English

【重点推荐】警惕职业教育“本科化”退化为“文凭化”

  蔡基刚:警惕职业教育“本科化”退化为“文凭化”

  近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次释放了职教发展的积极信号。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职教本科化”不只是能为毕业生提供一张本科文凭,更核心的是要触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师发展的一系列深刻改革。从表面上看,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似乎是:前者主要为从事特定职业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准备,而后者是为从事该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研究作相应学术的准备。但笔者认为,两者的最大区别应是:一个是专门教育,一个是全人教育,本科教育更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目前,多地的注意力似乎都聚焦在经费的争取、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培养方案的调整等方面,而对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则关注相对较少。如果教师的素质仍停留在固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上,那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实现。若真如此,职教“本科化”将变成职教“文凭化”,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醒并竭力避免。

  原文链接:警惕职业教育“本科化”退化为“文凭化”

 

  杨中华: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所谓“学术研究”“还原历史”“重新评价”为幌子,歪曲党史国史军史,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

  消解对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历史的传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的传承、价值的传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借机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以娱乐化庸俗化方式渗入日常生活,以隐蔽化碎片化形式进行传播,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更大。有的以一孔之见、一己之欲遮蔽历史真相,为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翻案,为反面人物叫屈,为侵略者正名,哗众取宠,混淆视听,颠覆中华民族的整体记忆;有的以戏说、恶搞的态度对待革命领袖、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红色经典,在“吸粉”“吸睛”、制造“看点”“笑料”中制造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有的以所谓常识、常理、常情来污蔑特定历史情境中英雄人物的行为,或者以不切实际的标准和要求评判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抽空革命英烈超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力量。

  原文链接: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邓远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创新—内需型经济发展方式开辟新道路

  “新发展格局”着眼于更新中国经济循环模式,以经济发展方式升级换代为直接目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道路。经济循环贯穿于经济全过程,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畅通,价值得以以不同形态不断转变,在运动中实现增殖。通过更新中国经济内外循环关系,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内涵,正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具体路径。“新发展格局”通过改变国际和国内循环的主次关系,锚定国内市场,改变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方式与内容。通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创新—内需型经济发展方式开辟新道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马建青:反思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灵感和理论资源。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遍重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不仅是因为它符合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而且因为它符合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人类生存困境进行批判的理论要求。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20世纪不但没有消灭异化,而且产生了人的普遍异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总体”的社会历史现象。而且,他们将摧残人的个性与自由的异化现象视为现代理性文明深刻危机的根本表现。

  基于上述共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异化作了批判性的阐释。马尔科维奇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本质和结构对人的异化作了“批判的社会哲学”的反思,认为异化本质上是人同自己的实践本质的异化。沙夫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作了系统化的阐释,认为现存世界在客体和主体方面,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都在发生着异化,即人与其产物的颠倒。赫勒则将异化延展到日常批判和道德哲学中,揭示了人从表现为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中超越的可能性。科西克主要致力于揭示现代异化的深层结构,认为异化从根本上表现为人以及社会实存的“具体的总体性”的丧失。尽管这些异化理论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未能很好地处理应然与实然、主体与客体、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原文链接:反思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孙永上、汤辉: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如何适用

  民法典第1232条规定:“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该条文首次将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责任纳入法律规制范畴,但目前尚无司法解释对“造成严重后果”和惩罚性赔偿金额标准作出说明,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对该条文溯及力理解不一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准确把握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

  首先,准确把握该条文的溯及力问题。其次,准确判断是否符合“造成严重后果”前提条件。实践中,各地已将该条款运用到司法办案中,但对于如何判断是否符合“造成严重后果”尚无定论。因此,在尚无司法解释对“严重后果”作出具体规定之前,司法实践中建议通过咨询专家、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等方式,确定非法捕捞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性,从而科学合理地判断是否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合理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民法典第1232条仅规定了惩罚性赔偿责任,但对于赔偿倍数问题未作细化,目前也无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说明。如果惩罚性赔偿金额过高,则可能不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如果金额过低,对违法犯罪行为起不到威慑作用。从当前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来看,各地司法机关的做法较为谨慎保守。

  原文链接: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如何适用

 

  江林昌: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是如何认知的

  过去,我们谈中华文明史一般都称“五千年”。现在,我们应该在五千年基础上加一个“多”字,完整的表述是“五千多年文明史”。这个“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多”字不是随便加的,而是经历了历代学者的艰辛求证,来之不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五帝时代的年代框架也作出了如下推断:前3800年—前3300年:古国时代的初期,文明萌芽。前3300年—前2500年:古国时代的早期,文明起源。前2500年—前2000年:古国时代的晚期,文明形成。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文明史年代空白,现在终于补上了。中华文明史,如果从文明起源早期的前3300年算起,距今已有5300年了;如果从文明萌芽的前3800年算起,则距今已有5800年了。

  原文链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是如何认知的

 

  任琳:“一带一路”为疫后世界发展提供了哪些新机遇?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简单概括,疫情后亟须复苏的世界经济面临的变局有三。一是大国博弈白热化,疫后经济复苏蹒跚向前。二是疫情加快经济向数字化转型。三是低碳、绿色与可持续增长诉求日益上升。“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沿线各国在疫后世界育先机、开新局的重要抓手。结合当下国际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未来世界的发展与繁荣提供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坚守公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

  原文链接:“一带一路”为疫后世界发展提供了哪些新机遇?

 

  高山:传承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 培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传统品格,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儿女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变革图强提供了精神动力。传承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经世致用蕴含着心忧天下的爱国热情。经世致用蕴含着格物致知的时代要求。经世致用蕴含着勇于任事的责任担当。经世致用蕴含着敢为人先的价值追求。

  原文链接:传承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 培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黄梓根:更好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更好发挥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需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好研究。一是做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梳理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华和要义;二是探索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的方法;三是结合实际,运用湖南历史文化资源独特优势,为培育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原文链接:更好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陈付龙: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在建设、关键在行动。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把这件关系亿万农民福祉、关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事办好、实事办实,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凝聚各方力量。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原文链接: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