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古典文明史学科的创建及推动者
首页> 论文推荐 > 正文

世界古典文明史学科的创建及推动者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绪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林志纯、周谷城、吴于廑三位学者重视从一手材料开展古典文明研究,共同推动世界古典文明史学科体系建立,呼吁填补我国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以及西方古典学的空白,他们合作的初衷并不仅仅在于学科建设本身,而是立足于建立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改革开放后,历史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大学和科研机构重整旗鼓,教学和研究工作逐步恢复,有关学科发展的学术会议纷纷召开。1979年8月23日至29日,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第一次年会在长春召开,世界古代史学会正式成立,林志纯当选理事长,周谷城、吴于廑、夏鼐担任名誉理事长。次年,世界史研究动态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参会学者就世界历史各阶段的研究前景畅所欲言。林志纯作为古代史代表总结了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动态,强调了新材料对于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重要性。

  两次会议后,我国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专业化进程稳步推进。1981年,东北师范大学在林志纯的组织下成立了西亚、北非、欧洲上古史研究室,对世界古典文明史进行分地区研究。1983年12月13日,林志纯联合周谷城、吴于廑致信原文化部,建议“尽速在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设立西方古典文明史图书室”,“系统地、全面地、有计划地、恒久地充实有关西方古典文明史各基本学科的图书设备”。(该建议书复印件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同年,原文化部在《答复周谷城等三位教授建议北图、上图设立“西方古典文明史”图书室函》中表示,将积极改进采购工作,加强对已入藏西文图书的编目整理,编制馆藏外文旧书目录,健全读者自求体系,为读者查阅提供方便。同时,还将三位教授的建议书择要在《光明日报》发表。

  购置图书只是推动学科专业化的举措之一。1984年4月28日,周谷城、吴于廑、林志纯向教育部呈交《关于加强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呼吁填补我国在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西方古典学等学科的空白。同年12月30日,教育部做出批复:请三位教授继续发挥指导作用,建立世界古典文明史试办班和研究室;添置专业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鼓励聘请外国专家、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和安排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从1985年起面向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不定期招生,研究方向包括埃及学、亚述学、西方古典学、中世纪学;所需经费在规定的经费之外,教育部将予以适当补助,并拨给专项科研经费等支持。(三位教授的建议书和教育部批复的复印件均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为了动员国内力量推动学科专业化进程,也为了向国外同行表明中国学界填补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空白的决心,周谷城、吴于廑、林志纯还撰文《古典文明研究在我国的空白必须填补》发表在《世界历史》和新创办的外文刊物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上。

  有了图书购置、机构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保障条件,世界古典文明史学科得以快速建立。今天看来,这一学科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学科体系,研究水平也大幅提高,基本具备与国际同行辩道问难、相互切磋的能力与条件,与起步阶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首届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召开时,虽然有95人参会,但是从事世界古代中世纪研究的学者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林志纯和郭守田两位教授。虽然老一辈学者中还有卢剑波、胡钟达等先贤,但学术力量仍然十分薄弱且分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无论从规模还是从专业化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一辈学者尤其是林志纯、周谷城、吴于廑三位教授在起步阶段的大力推动。三位教授中,林志纯的专业为世界古代史,而周谷城和吴于廑的研究重点却并不在此。周谷城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用在世界古代史上的精力有限,吴于廑以研究世界近现代史而闻名。专业研究并不一致的三位教授为何会集中力量推动世界古典文明史学科的发展呢?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各学科研究力量都较为薄弱且分散,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学科发展需要彼此间的支持,当时国内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三位重要学者联合署名能够引起更多关注。这一解释似乎已经道出其中真味。然而,理解三位教授思想的人对于他们建立世界古典文明史学科的做法,可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推动全国范围的学术组织的建立,到推动研究机构的成立,再到图书购置、专业杂志创办,林志纯、周谷城、吴于廑三位教授推动世界古典文明史专业化发展,他们的一系列合作虽然都属学科建设范畴,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却是将其作为一种长远的事业来规划的。他们的合作并非只是道义上的支持,他们的行动背后是共同的学术理想的支撑。

  20世纪50年代,林志纯向国内介绍苏联史学成果的时候,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古代社会性质、中国古史分期等问题,与童书业、郭沫若、范文澜等学者发生激烈辩论。辩论过程中,他已经意识到,“亚述学和埃及学,苏联已经走向世界史学的前列,而我们连种子还未播下”(林志纯:《敬答范文澜先生》,《日知文集》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林志纯自学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古文字,并对亚述学、埃及学等学科的发展史进行详细的梳理。六七十年代,他坚持利用各类外文出版物收集国际学界最新研究动态。改革开放后,林志纯对西方学界和苏联学界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古代东方概念论者关于人工灌溉与国家起源、与专制主义起源等关系的论点,同魏特夫的‘水力社会’的怪论,何其相似乃尔!”(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

  1962年,吴于廑和周一良在借鉴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基础上编写了四卷本《世界通史》。该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编著的首部通史综合类教材。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研究的深入,吴于廑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担忧,“解放前后引进我国的两种世界历史,虽然体例不尽相同,却具有同样一种中心论”,即“欧洲中心论”(吴于廑《关于编纂世界史的意见》,选自《吴于廑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周谷城是最早严厉批评欧洲中心论的学者之一。1961年,他在《论世界历史发展的形势》中分析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指出“欧洲中心论”理论即来自欧洲近代化进程。在1982年影印版《世界通史》前言中周谷城进一步指出,欧洲之外的内容“大体都是作为‘西方外的附庸’写的。这种写法,自我开始研究世界史以来整整半个世纪,没有根本的变化”(周谷城:《世界通史影印版新序》,周谷城著《世界通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西方国家从工业化过程中获得的优越性体验被用作文明和历史的解释,对于世界古典文明的理解也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表现出明显的“欧洲中心论”倾向。我国世界史学科在建立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了“欧洲中心论”的表达方式。世界史研究的三位学者林志纯、周谷城、吴于廑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对这种中心论的感受却是一致的。“欧洲中心论”之下,西方学者对历史的解释业已形成,要摆脱偏见,只有通过具体的历史研究来纠正。正如林志纯一开始就主张的以一手史料和科学方法来研究古代文明,吴于廑几乎也在同一时期认识到新材料对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重要性,“有决定意义的史料的发现,如19世纪西亚楔形文字泥板文书的发现,20世纪初克利特线形文字的发现,我国甲骨文、敦煌文书的发现,以及重要古代文明遗址的系统发掘,等等,对这些发现的研究,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历史”(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选自《吴于廑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以实证的历史研究打破“欧洲中心论”的理论束缚是三位教授共同的学术理想。

  林志纯、周谷城、吴于廑三位学者重视从一手材料开展古典文明研究,共同推动世界古典文明史学科体系建立,呼吁填补我国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以及西方古典学的空白,他们合作的初衷并不仅仅在于学科建设本身,而是立足于建立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林志纯先生与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2018BS16)阶段性成果)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