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章荩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海南华宜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金融科技15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本分别以研究者、监管者和从业者不同视角下对我国金融科技的应用创新和发展进行深度剖析,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来讲,都具有很高的参阅价值。
研究者视角。杨涛主编从数字鸿沟的角度来理解金融科技的“利”与“弊”,数字鸿沟反映了展现诸多矛盾与挑战的“时代鸿沟”,引发各国财富与收入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在不同阶层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差异性尤为突出。当前,新技术已成为提升金融服务的主要工具,在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之时,需要探索新技术如何真正意义上落地实践场景中,实现商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李杨理事长在第一讲“完善制度是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前提”中提出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的发展,要紧紧围绕金融的本质要素展开,即信息、资本和透明度。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朱民院长认为,在数字经济环境下,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会逐步迈入融合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在整个经济社会需求高速变化的过程中,金融科技的迭代与创新也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复苏、重塑竞争优势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力量,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在“数字经济加持,金融科技加速”中以信息技术赋能构筑金融科技生态的视角,表示为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数字化战略转型的重要动因。
监管者视角。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李伟司长在“提升金融科技守正创新水平,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分别从技术、数据、制服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展开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逻辑。在他看来,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筑牢金融系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规避新技术自身风险也就成为技术创新,实现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产品精准服务实体经济。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孙天琦局长就“金融科技与金融稳定”的视角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金融科技极大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金融产业格局必然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金融稳定。中国银保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副主任蒋则沈围绕“金融科技发展与实体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周期协同”中提出应在金融业持续提升介入、服务和切换场景的精准度和效率,作为金融监管者,需要遵守中立的监管原则,在对所有金融活动进行监管活动时,应采取前瞻性的防控机制,降低发生系统性风险发生蝴蝶效应的几率,对核心重点技术采取外部约束,防范外部攻击。本章节聚集了算法经济与算法监管、金融标准的视角来分析金融科技带来的创新革命,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放大冲击对金融业的影响,加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因此,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成为监管机构重要的关注点。
从业者视角。数字经济扩大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载体作用,加速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结构优化与高效运行,本章节分别从证券、银行、头部科技企业等行业视角为读者阐述了金融科技为金融、科技业态带来的巨大变革。其中,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在“金融科技重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中提出当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战略与业务相分离、金融科技成熟度不一致、IT结构难以满足场景金融需要等方面出现的发展瓶颈。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能够提高其资金配置效率,增强对传统业务风险识别与管理的能力,但同时也会改变自身所面临风险的分布状态,导致操作风险日益凸显。腾讯公司蒲海涛副总裁围绕“科技破解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主题提出金融科技赋能下普惠金融中“普、惠、险”存在着“三元悖论”,应在“普、惠、险”中寻找平衡,实现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章节还聚集了券商等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基础设施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厘清金融业信息化底层技术成为金融安全重点关注方向,新兴科学技术稳步推动着金融科技生态的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迈进新阶段。
《金融科技15讲》中既有学术界专家对金融科技的缘起、发展及归宿进行理论分析与对策分析,也有监管层专家对我国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进行扎实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不同层面下的监管建议,更有从业者们对金融科技应用下各金融行业最为真切的感受与声音。三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都对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是一本值得研究金融科技发展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