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在新征程中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王和平:在新征程中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实践,又推动伟大实践。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传承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精神,筑牢思想之基,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上做到初心如磐。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100年间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指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崇高品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传承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精神,顽强拼搏、奋斗担当,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

  传承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提升素质,增强本领,沉着勇敢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指为实现理想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百折不挠,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品格。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的征程中,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原文链接:在新征程中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何虎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蕴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建党精神的基石和根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基石和根本。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灵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之上。要不断用真理武装头脑、坚定信仰,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穿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和革命内核。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牺牲、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和鲜明本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韧执着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坚守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秉承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在不懈奋斗、不怕牺牲、勇于创造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建立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功勋,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锤炼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原文链接: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蕴

  

  马红:“双循环”背景下如何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一是坚持高水平的“引进来”与“走出去”。顺应我国对外开放阶段的新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树立统一的开放观、内外协同的供给观和需求观,促进内外市场高度联通、要素自由流动、产业链紧密融合。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共同组合国内国际资源要素,提高双向开放水平。

  二是以对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以高水平自贸片区建设为引领,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对标全球先进标准,继续发挥开放倒逼改革机制,形成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开展特色探索、制度创新、集成超越,深化投资管理体制、商事体制、国企、要素定价等关键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三是构建中国全球价值链的网络和板块。我国经济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网络的脆弱性,全球供应链向区域化和本土化转移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全球供应链重组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我国应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新趋势,积极推动高标准自贸区战略,推进自贸区建设扩围提质。

  四是坚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需要构建全新的制度优势,以争取到更多、更大的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

  原文链接:“双循环”背景下如何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祝平:王佐良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佐良(1916—1995)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开始现代派诗歌研究与创作,同时进行翻译研究与实践,1949年在牛津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其一生就英国文学史及编纂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翻译研究、文体学研究诸方面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文学选集及注释、文学创作40余部,是一代外语教育大家、学者、翻译家。对其学术思想进行综合梳理和总结,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王佐良在英国文学史研究及编纂方面成果卓著,出版了《英国文学史》《英国史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史论集》等标志性成果,体现出独特的学术思量。王佐良的比较文学研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契合”论,体现在其英文比较文学专著《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和其《英国文学史》第二十二章“英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中。

  王佐良的翻译研究学术思想宏观上体现在翻译的功用上,微观上体现在翻译准则、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主体的选择上。王佐良虽以英国文学史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为主,但一直关注文体学研究。其文体学研究学术思想更多地与英语语言学习、文学研究及翻译相关。王佐良在牛津大学完成的硕士论文《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于1975年由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出版单行本,成为该校编印的“詹姆士一世时期戏剧研究丛书”之一。此书受到国外行家的一致好评,特别赞扬了王佐良把枯燥的考据写得生动、富有文采和幽默感。

  王佐良作为新中国一代外语界学术代表之一,对我国外语学科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其学术思想具有很高的学术史价值,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整理与归纳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理论,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尤其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作用。

  原文链接:王佐良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逄锦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创新,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也是其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我们要在学好这些理论成果的同时,还要用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把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范畴。

  第二,把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第三,把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的经济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四,以核心范畴、主线和主要内容为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更高水平。

  原文链接:以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