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赵宇)为推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实施,近日,北京联合大学首都法治研究中心、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院、北京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北京市党建研究所共同在京举办了基层治理与立法创新的“北京样本”——推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实施主题研讨会。来自立法部门相关人士、法学专家、社会治理专家及来自社区街道实务界同志汇聚一堂。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公布实施,这是继《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之后,北京市第二部与基层服务和治理直接相关的新法规,标志着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探索中创新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进入了法治化发展轨道。
北京市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大广认为,《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是一部很有新意、颇有亮点的地方性法规,法律的生命不只在于理论,更在于实践,即如何落实转化为一个行动规范,从这个意义来说推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实施,迫切需要发挥各方力量。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法律系主任王平主持了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在该环节,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正斌表示,《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体现着首都创新社会治理的首创精神:一是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坚定地坚持和体现了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二是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贯彻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确立了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三是接诉即办条例进一步突出、强化和提升了主动治理机制,通过开展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提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积极履职、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尽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敬波认为从条例的立法的意义上来说,至少体现了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从碎片化治理向整体治理的转变;三是以有限政府回应无限的公众诉求;四是以科技来赋能治理。
北京联合大学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首都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杨积堂以《接诉即办:基层治理的机制革新与效能驱动》为题做了主旨报告,接诉即办治理创新的价值基础是“以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是“接诉即办”机制创新的基石,“接诉即办”打通了人民及时表达民意和诉求最便捷直达通道,“接诉即办”机制下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链接纽带和通道。他强调,“接诉即办”的运行逻辑就是“多元共治”“接诉即办”治理创新,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长效治理”。在治理效能方面,“接诉即办”激发了“外在驱动”向“内在驱动”转化,从“被驱动”变成“自驱动”,将“要我解决”变成“我要解决”,这样就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有效推动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传统治理”向“数字治理”的转化。
北京市前线杂志社总编辑李明圣在该环节点评中提出,基层治理关乎国之大政,《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接诉即办工作迈入依法依规办理的法治化新阶段。
在主题研讨环节,北京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张真理以《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法》,北京市委党校法律教研部主任金国坤以《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解读》、北方工业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睿志以《“接诉即办”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关键》,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翟校义以《从传统信访到接诉即办:为民服务机制革新》,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杨惠以《以法规文件固化改革成果: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为个案的观察》为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熊文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梁迎修分别主持和点评了本环节的理论研讨。
研讨会“实践探索”环节由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吴长军主持,来自昌平回天地区霍家营社区的孙悦分享了霍家营社区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社区治理实践;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郝旭分享了鲁谷街道的接诉即办工作实施经验;山西阳泉市盂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世伟分享了盂县基层治理探索;清华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博士后戴思源分享了清华大学数据治理中心对于接诉即办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的具体做法和数据治理价值。朝阳区党校常务副校长李燕梅对本环节做点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宝秀做闭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