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德林(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文文字简洁明快,思想高屋建瓴,部署清晰精准,为新时代全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思想指导、精神要义、政策遵循。《意见》指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定位和意义、差距与目标、站位与指导、部署与要求、支撑与举措、领导与保障,为建好建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擘画蓝图和谋划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都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取得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教育、传播、研究在中国大地逐渐深入人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由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由肤浅到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功不可没。同时,新时代面临新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开展伟大斗争。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研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明确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把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使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力军。站位要高、思想要强、视野要广,守住主阵地、捍卫主渠道、爱护主力军,是各级高校鲜明的政治任务,是贯彻我们党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的工作首先是政治宣传工作,其次是教育教学工作,然后是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进行思想宣传、理论研究,还承担了培养时代新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中国大学底色,引导青年价值观,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等光荣使命。
《意见》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基础建设开始,长期投入、持续跟进、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当做战略工程来抓,上升到政治高度,作为各地区各高校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地抓。科学规划、深入推进、全面支持,从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从教、学、研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考、评、用方面优先考虑等。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国大学的底色,也是中国大学的特色。社会各界和学校各级层面要切实重视,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宣传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持党的领导,科学部署。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党有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了中国教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夯实了14亿多中国人民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实践中,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这条经验、认识不能丢,只能加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的任务,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根本任务。
《意见》指出:“要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把准学科定位方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方面具有自身优势,要推进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提升教育实效,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三个方面下功夫。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发展紧密结合,找准教育的“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提升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使思政课堂叫好又叫座,思政课有意义又有意思。“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人是主要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键要选好、建齐、配强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让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优秀青年教师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地方,让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有“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让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思政课教师铁打的营盘。
提供政策支撑,重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策支撑应该符合实际、符合实践,不能和其他院系一样一刀切。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后顾之忧,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在马言马、在马爱马、在马信马、在马传马”的忠诚度和投入度。
《意见》指出:“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政策支撑机制。以育人成效为标准,完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要求、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一方面依靠各地区各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政策、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理论、教学的提升。无论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还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都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脚踏实地、上下一心的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度,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历史责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实现“全贯通”,以良好的院风院纪、师德师风展现自我、奉献自我、超越自我,秉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投入到教书育人、理论宣传、传道授业的事业之中。
《意见》的出台,对推进和提升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是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实践举措。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