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扎实推进乡村生活现代化

  邓智平、余欣:扎实推进乡村生活现代化

  乡村生活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乡村生活现代化的着力点。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供水保障工程、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以及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构建村全覆盖、户全延伸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要健全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及日常管护机制,明确产权,落实相关主体责任、管护标准和人员费用等,确保高效运转。持之以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和农房风貌管控,彰显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强化县镇统筹协调和财政保障力度,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农村清洁环卫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培育村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建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切实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原文链接:扎实推进乡村生活现代化

  

  黄春高:历史研究中如何摆脱“西方中心论”

  直接或者间接使用西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很有可能会被西方模式所左右,丧失了解释自己历史的能力。因此,我们自己必须有理解和认识历史的模式,否则就会为西方中心论所支配。要摆脱西方模式的支配,需从自身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范式。只有这样,中国史和世界史才能够拥有自身的根基。事实上,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术生长的历程充分证明,我们的学术研究早已经有了正确的方法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的世界史与中国史研究,在史料和理论上或许有不同的起始路径,但最终都走向了史料与理论的结合。这一“殊途同归”的历程提醒我们,中国的历史学研究不仅需要扎实牢靠的史料基础,更需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来提炼出新主题、新观念和新方法。

  原文链接:从史料和理论认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异同

  

  王建国、田娜:从“中国化”到“中国话”——百年大党革命话语的变与不变

  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经历了从转述外在性革命话语到初步自主探索中国化的革命话语,再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拓展革命话语的内涵,最终形成自主、自觉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的革命的“中国话”,形成内容与形式兼具中华文明和中国气派的现代革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自觉地推动革命话语的与时俱进,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始终不渝地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以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的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使然。百年来,虽然革命话语表达方式在不断变迁,革命的内涵在不断拓展,但革命话语的话语主体、理论根底、目标指向和价值旨归始终不变。

  原文链接:从“中国化”到“中国话”:百年大党革命话语的变与不变

  

  冀祥德:以地方志为伟大的中国扶贫事业著史存史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方志人必须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辉煌而艰辛的历程客观记录下来,代代传承下去,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制度,传播中国智慧。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不仅是方志人的义务所在,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进入新时代的地方志事业,应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展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原文链接:用地方志的历史记载方式为伟大的中国扶贫事业著史存史

  

  夏静:庄子的“听之以气”

  “听之以气”不仅是庄子气论思想的一个核心命题,反映了先秦诸子之学在认识论上达到的一个高度,同时,这也是上古政教一体传统的遗存,是战国以降以气学为中心的感应思想兴起的时代表征。

  庄子“听之以气”,影响深远。其一,这是中国式意会体悟认识方式的经典表述。中国式的意会体悟没有本体与现象的差别,而是以天与地、阴与阳、两与一、神与化、体与用的统一为基本特征,以整体的形式昭示其存在,并且与现实人生浑然一体,须臾不可分。这是中国古代知识生成的基本路径之一。许多现代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如直觉、灵感、顿悟、冥想等,以及感觉、知觉、理智、联想、情感、意志等观念性、精神性的认识过程与审美体验,均可以在意会体悟的框架下重新得以理解。其二,“听之以气”是一种气化的悟性思维状态,旨在忘却现世之是非得失、功利欲求与意志努力,消除主客、物我之差异,“离形去知”“虚而待物”,以静澈澄明之心体悟天地之道,以本元之气(尚未进入人知行过程的存在)与天地自然之气互动化生,使心灵活动达到极纯粹的境地,这是对价值主体人格所能达致生命至境的深度认同,也是重返整体性意义世界的重要方法。其三,艺术价值的根源,在于虚静澄明之心。纯客观的存在,本无境界高下,伴随着价值主体此心的敞开,进入虚静澄明之境,其价值理想与精神品格便自然投射于审美对象。庄子虚静澄明之心,就是一个艺术的心灵(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我们不难发现,自魏晋起,中国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在虚静澄明之心下从事创造的。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译注》),便是一言概括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之精髓。就此而论,庄子功莫大焉。

  原文链接:庄子的“听之以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