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杜志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2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一讲话高瞻远瞩,气象壮阔,为文化复兴事业指明了方向,极大地鼓励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信心,为我国的文艺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遵循。
人民立场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根本立场
自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纲领以来,人民立场就成为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柱石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再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是对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推进与提升,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在整个文艺活动中的地位和价值,增强了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活动中的参与权与话语权。换言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一希望,赋予了所有文艺工作者一项新的使命: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群众,既指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农民,也有从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从事制度管理的各级管理者,及其他各行业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人们。从这个角度来说,文艺工作要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是创作多层次的文艺作品、提供多层次的文艺服务。笔者以为,具体到每一个作品的创作中来说,这不仅反映在歌颂与赞美上,也反映在暴露与批判上;不仅反映在阳刚、壮美上,也反映在轻柔、优美上,还反映在平淡、静美上;不仅反映在通俗的大众化上,也反映在雅致的精英化上。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立足新时代的历史坐标,广大文艺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深厚根基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孕育出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灿烂的文明之花,形成了最为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那么,如何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根本之路。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旨归才能继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精神动力。这就必然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以“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这一希望为出发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聚焦时代主题,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以及扶正扬善、扶危济贫、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融入文艺创作之中,推出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和丰富时代内涵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中华文化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长篇小说《人世间》《北上》《主角》、文化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中国诗词大会》……这些作品背后的文艺工作者依托中华优秀文化的美学内涵,从传统文化的精粹中汲取出具有时代基因的风范,致力于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着力抒写出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恢弘的复兴大业是当代文艺铁打的主旋律
文者,贯道之器也。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我们今天所谓的“道”,是指民族复兴之大道,事关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事关百年发展大计。自古以来,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从来都自觉地将个人遭际融入于国家命运之中,将一己之悲欢与民族之歌哭同频共振,或忧思深沉、慷慨陈词,或大声疾呼、为民请命。换言之,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从来都能敏锐地感知国运的变化,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风气。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在当下的时代,没有比复兴大业更为重要的时代主题,没有比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更为豪迈的时代主旋律。这样的伟大时代千载难逢,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生逢其幸,就必须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的“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这一希望,主动投身于火热的生活,以笔为旗,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到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再到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把记录新时代、讴歌民族精神的主线贯穿在创作活动中,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面对这一期许,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勠力同心,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