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全球治理与大国关系学科动态研讨会(线上会议)”,活动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主办,世经政所全球治理室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围绕“全球治理与全球政治经济学”和“大国关系与国际关系理论新发展”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追踪了前沿学科动态,提出了最新学术洞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任琳研究员主持了该场会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正毅教授主持了“全球治理与全球政治经济学”单元。本单元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对当今全球治理赤字的表现、原因与中国应对进行了阐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则指出当下全球治理知识的匮乏和治理范式的低效,并结合当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尝试提出一种可能的“元宇宙与外宇宙”治理范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总结出当下全球治理的三大特点:缺乏共担机制、体系架构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时红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国际部张萍主任对以上发言进行了点评。
《外交评论》编辑部主任陈志瑞教授主持了“大国关系与国际关系理论新发展”单元。本单元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对当今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是中美关系的定位问题,第二是如何把中美关系理论化,第三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漆海霞副教授以“一带一路”为例用定量方法来衡量现有的四种国际关系衡量指标的差异性;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刘丰教授探讨了大国关系的类型和变化,运用关系的性质和关系的状态两个维度来划分国家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邹治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董昭华副教授对上述发言做了评论。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邹治波研究员作总结发言。邹治波指出,在百年变局下,中美未来的关系走向是一个重大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挑战,我们更应从中华传统优秀思想中萃取出属于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方法和实践。(供稿: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治理室研究助理 杨嘉豪、苏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