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共同富裕目标下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刘海霞、戈艳霞:共同富裕目标下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老龄化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一直延续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农村年轻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或者迁入城镇,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式微。再加上受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也相对迟缓,农村养老难的问题日渐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聚焦农村困难老人,弘扬孝道美德,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夯实农村养老的精神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勇于改革和创新,通过政策扶持农村养老服务,多举措助力农村养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为农村老人解决后顾之忧。首先,弘扬传统孝道之美德,诠释新时代精神文明之内涵。其次,加快新时代农村家庭养老支持体系建设。再次,多举措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最后,加快农村养老环境的适老化改造。

  原文链接:共同富裕目标下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凌珑、孙友然: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比达63.89%,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5.4%。可见,通过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对我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第一,加强新就业形态下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保障。第二,建立健全满足新经济新业态要求的新型就业服务体系。第三,加强对平台企业用工责任的监督管理。

  加强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一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向两端延伸,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全学段教育服务需求与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不足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二是大力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探索构建“租售同权”的住房租赁政策体系。三是依法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

  创新多元文化融合路径。文化融合是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富裕富足的一大突破口。改变“用收入代替财富、以物质衡量财富”的传统观念,将物质财富、精神追求、宜居生态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机纳入其中。

  原文链接: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王毅、张蒙、田春秀、李海东、赵立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为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行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可维持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减缓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的活动也有助于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典型的公共管理问题,在协同治理视角下面临以下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协同增效有待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间的统筹机制有待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高。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技术政策缺乏。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的政策建议:一是制定协同治理政策制度框架。二是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互动的治理体系。三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四是推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贸易与合作方式。五是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协同效应研究。

  原文链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安晓敏、赵刚:“双减”后家庭教育怎么做

  “双减”政策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常态,走向科学化。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作为家长,有哪些需要做好的?

  第一,培养孩子学好学校课程的意识和习惯。即吃好正餐,靠吃零食的孩子长不壮身体,靠课外补习提高成绩会有用但终究有限,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生活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从亲子共读、共游、共练入手,达到共成长。

  第二,从知识补习转为特长培养。

  第三,提升体育、艺术教育的比重。

  第四,注意家庭劳动教育。家校合作,使家务劳动有计划、有监督,培养手脑并用、自理、自立的孩子。

  第五,从家庭文化入手培养孩子爱家品质。让孩子了解家族史、奋斗史、苦难史,是特色化的家庭教育,它对密切家族成员关系和家族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作用。

  第六,开展家庭理财教育。家长要给孩子在家中当“掌柜”的机会,让他支配日常开销,做出生活规划,从而学会理财、整合家庭资源。

  最后,为孩子社会交往提供空间与支持。

  原文链接: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 还要走好哪几步棋

  

  伍莉、王紫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是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四是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原文链接: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