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文哲(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摘要】城市既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地,也是商品和服务的集聚地,因而城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培育国家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进一步发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作用,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国内和国外要素、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通,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离不开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在吸纳要素资源、集聚商品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换挡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二十年来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承载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转变;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需求结构中的比重,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动力需要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城市既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地,也是商品和服务的集聚地,因而城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发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作用,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国内和国外要素、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通,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城市(Consumer City)的概念较早可见于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等的研究,他们认为消费城市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多样的商品和服务;第二,丰富的娱乐设施和宜人的自然环境;第三,优质的公共服务;第四,便利的交通设施。把这个概念扩展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消费的国际性,二是消费的多样性,三是消费的中心化。
首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一个具有国际包容性的城市。国际化城市既包括人口的国际化,也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化。对照纽约,伦敦、巴黎等标杆城市,这些城市在人口和商品服务方面的国际化程度相当高。2020年,伦敦连续第9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具“磁性”的城市,其在吸引全球人才和企业方面独领风骚。伦敦有超三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英国以外的地方,22%的居民是非英国国籍。在纽约,2019年的数据显示有22%的人是在国外出生。巴黎是欧洲大陆最多样化的城市,20%以上的人口是非法国居民。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意味着城市中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是本地人消费全球生产的商品,也包括全球消费者在本地购买全球生产的商品。本地消费者足不出城就能购买到全球最新发布和最时尚的产品,享受到国际化的服务;国外旅行者或者常住人口也能够在本地很容易购买到本国或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在伦敦市中心,各国风味的餐馆林立,充分满足了旅居伦敦的外国人各种偏好。
其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是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能够满足消费的多样性需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利用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全球商品和服务在本地提供,成为全球消费的集聚地。这里既有全球高端的知名品牌,也有本地特色产品;既有有形的产品消费,也有无形的商品服务;既能购买各类商品,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如便捷的交通,宜人的环境,优质的金融服务、优质的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最后,区别与一般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具有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引领能力,发挥其网络的中心作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造就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标杆城市在全球生产和消费网络中的中心地位。例如,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伦敦既是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也是全球的文化创意中心,巴黎是全球的时尚产业中心,东京的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则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纵观这些全球标杆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定需要在某些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引领作用,能够有效配置生产资源,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创新中心,成为新产品的首发地、新技术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发源地,占领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和成为全球消费的风向标。
经验与借鉴:标杆城市国际消费中心的形成
全球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每两年编制一次全球城市的分级排名手册《世界城市名册》。根据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纽约、伦敦一直处于Alpha++的超一线水平,巴黎、东京也一直处于Alpha+的一线水平。2008年开始,上海和北京也进入Alpha+的评级标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标杆城市形成国际消费中心的路径,可以为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无一例外都是发达国家后工业化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化的突飞猛进后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这些城市新生的起点。例如,受到制造业成本升高的打击,纽约市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际上处于破产边缘。但在企业家精神的支持下,纽约市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此纽约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金融人才工作和创新性企业去纽约上市。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产生了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世界知名品牌纷纷涌向纽约。同时,高工资也吸引较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迁移到纽约,进而形成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作为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城市之一,伦敦也曾经拥有大量的工业,以至于“雾都”成为伦敦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伦敦市开始有意将拥挤的工业和人口向郊区转移,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市中心的崛起,例如:邦德街和牛津街成为世界奢侈品的集聚地;同时,伦敦还建起越来越多的绿地,形成“花园城市”,并投入巨额资金维护历史建筑、博物馆、剧院等公共设施,以此吸引全世界的游客观光旅游。
与欧美消费中心城市不同,日本东京的崛起得益于较高的教育水平。在20世纪60年代,虽然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是巴黎的一半,甚至低于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但是其人均受教育水平为7年,大大高于法国、荷兰和西班牙。较高的教育水平使得东京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停滞后仍然成功吸引全国和全世界优秀的人才赴日本工作和生活,确保东京成为科技水平较高的城市,为其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路径
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成为承载人口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并不充分,土地城镇化程度高于人口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高于户籍城镇化,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在发挥经济增长新动能方面的作用。从2015年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努力推进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2018年,我国已经确立了北京、上海等9座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以更好发挥其在区域乃至全国的辐射和引领示范作用。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强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2019年,商务部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0年提出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培养建设设施方案,并编制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2021年7月,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和天津成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在国家中心城市中通过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标杆城市优中选优,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北京、上海等城市与纽约、伦敦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是更应该基于我国历史和文化以及独特的国情来进行。同时,随着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应体现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
首先,打造开放、包容的消费环境。与国外消费中心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在开放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以入境旅游人数为例,一线城市中只有深圳的入境游客超过1000万,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年入境旅客的人数的起点都在1300万以上。国际性的旅客才能带来更多的国际性消费。因此,在人口、要素和商品流动上需要进一步放宽限制,既包括对国内的限制,也包括对国外的限制。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免税购物和离境退税机制,满足境外人员购物的需求。
其次,打造本土国际知名品牌,建设标志性商圈。“打铁还需自身硬”,吸引消费的前提是自身商品和服务质量过硬。国内本土特色产品很多是“一锤子买卖”,导致国际声誉不佳,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提高特色产品消费需要在质量过硬的基础上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巩固“老字号”声誉,并开辟更多的新品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圈和购物中心是提升一个城市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要义,一方面需要加强服务的硬件环境建设,如利用数字和互联网技术增强购物的体验感和便利性;另一方面加强服务的软件环境建设,如提升服务人员素质,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再次,增强文化—旅游娱乐—消费相融合的多元业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这成为吸引消费的持久动力。例如,伦敦以博物馆、剧院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每年都吸引国外大批游客,也成为全世界超级富豪的集聚地,带动了伦敦的旅游和娱乐消费,进而产生了对本土产品的消费需求。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我们并不缺乏文化底蕴,缺乏的是对文化底蕴的挖掘,并形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旅游和娱乐产业,形成“文化—旅游—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最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形成离不开创新和创意。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和东京都离不开创新和创意的支持,这是引领全球消费时尚的基础。因此,我国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的流入,另一方面还需创造激励兼容的环境,鼓励创新和创意,打造全球消费的制高点。
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当其时,这不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进一步巩固改革开放成果,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①Edward L. Glaeser, Jed Kolko, Albert Saiz. "Consumer Cit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1,1(1).
②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