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中国将成为世界人文与科技文化的重要中心

  【第397期】阎崇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人文与科技文化的重要中心

  中华文化不仅拥有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而且拥有不同文化类型的多元文化,即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和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虽然发生过多次族群的、区域的、集团的、军阀的、阶级的战争,有分有合,但最后多是统一的。其中原因固多,但根本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向心性,文化的向心性维持了中华文化之既多元又一统。

  中华文明既兼收并蓄又相互交流。正如长江吸纳众多支流,才汇成滔滔江河一样。其外向交流,如秦汉、隋唐、两宋、元明清等时期都同域外诸国进行文化交流。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等自不必言,仅以明初为例:郑和七下西洋、侯显五使绝域、陈诚五使西域。陈诚之西行,往返一次行程三万五千里,远达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和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陈诚写下《使西域记》,记录了他所去过十七国的山川、风俗、物产等。

  中国五千年的人文历史,积聚了丰富而精彩的思想和智慧。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克己得仁等,都有普适价值。今后百年,随着中国富强安泰,西人学习汉语汉文,中华文化定会“东学西渐”,时间愈久,影响愈大。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未来,中华文化将全面多元发展,中国将有望成为“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集聚地,成为世界人文与科技文化的重要中心。

  原文链接:全面多元发展的中华文化

  

  迟福林: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强化政府的公共消费职能

  作为全社会最终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消费比重的提高既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也有利于拉动最终消费水平的提升。进入新发展阶段,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对公共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大。未来的5-10年,14亿人的消费结构将逐步以服务型消费为主。估计到2035年,城乡居民的服务型消费占比将从2020年的42.6%提升到60%左右,由此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量。

  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消费职能。例如,扩大财政在教育、养老、医疗和住房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新基建领域的支出。与此同时,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消费水平,强化政府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锁凌燕:打通数据孤岛,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扩面降价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这是构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完善融资支持体系的重要一步,对于运用市场化办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方案》将逐步把纳税行为、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进出口、水电煤气、不动产、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信息纳入共享范围,打通了“数据孤岛”,并鼓励企业通过自愿填报加信用承诺等方式补充自身信息,鼓励接入机构依法依规将相关信息向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有关部门开放共享,形成了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这些信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且特别适合作为与其他外部大数据资源相关联的“锚点”。《方案》提供了坚实、高质量的数据基础设施,有利于综合各类异质大数据、开发和使用创新型风险管理模型与技术,针对性解决信息难题,进而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扩面降价。

  原文链接:构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李佐军、田惠敏: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积极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与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加强海内外企业交流,助力国内企业强化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一大批定位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积极推进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优势产业智能转型,积极促进制造业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加快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逐步向智能化发展。

  原文链接:健全智能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曾婧婧:财政科研经费不能跨区域流动限制了“揭榜挂帅”柔性引才

  “揭榜挂帅”柔性引才作用体现在“帅才”不限国籍、地域、单位属性,无需刚性落户,可以灵活的身份和形式参与揭榜项目攻关,实质上是一种“项目引才”“以赛引才”,以求“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揭榜挂帅”制度在柔性引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然而由于制度本身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制度的不协调,柔性引才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户籍(或国籍)、人事关系不变更,只为省外、境外科研项目提供智力服务,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何为揭榜人才提供科研经费。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科研经费尚不能跨省、跨境自由流动,因此在“揭榜挂帅”中省外、境外揭榜人才参与的揭榜项目,其项目需求方均为省内企事业单位,财政科研经费通过省内主体拨付;而由地方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发布的揭榜项目只能由省内揭榜人才参与。由此可见,财政科研经费不能跨区域流动这一问题阻碍了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大大限制了“揭榜挂帅”柔性引才。

  原文链接:柔性引才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