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确保农民在城乡间自由往返的权利

  【第400期】朱信凯、熊涛、李剑、田晓晖:确保农民在城乡间自由往返的权利

  农民在城乡间自由往返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不确定性,强化成功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支撑能力。产业转型升级是保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经验表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即从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为主升级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升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出现短期的摇摆反复,从而造成产业劳动需求的大幅波动。对此,允许农民在城乡间自由往返是有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不确定性的合理制度安排,能够灵活地适应产业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劳动需求变化,最大程度地规避农民城乡流动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社会风险。同时,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乡村发展亟待注入新鲜血液,产业升级导致的回流农民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强化成功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支撑能力。

  原文链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确保农民自由流动

  

  王运召:不断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不仅是乡村教育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主力军。乡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息息相关。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充分利用好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大紧缺学科教师配置,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县管校聘”制度,打破城乡校际壁垒,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三是要提升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从物质、精神等侧面给予乡村教师更多的关怀,并在评职、晋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于那些在农村教育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要进行表彰,以突出国家和社会对先进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树立起“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原文链接: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王昌海:加强湿地评价体系建设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湿地总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在湿地保护立法基础上,笔者认为,国家仍需继续完善湿地保护现代化治理体系,扎实推进湿地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应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技术规范,完善高质量湿地生态服务体系。应将湿地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有关指标数据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地方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的行政效能。应建立湿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及实现路径。

  原文链接:抓住立法契机保护“地球之肾”

  

  匡贤明:方便企业注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的工作要求,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操作性更强的行政指导,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发布了《企业注销指引(2021年修订)》,对2019年版的《企业注销指引》进行了修订和升级。

  对市场主体来说,营商环境犹如空气,对其优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表现在方方面面,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这其中也包括企业的退出。这些年,我国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底达到1.5亿户。在这个进程中,企业的注销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与企业登记有所不同,企业注销涉及的事项更为复杂,包括债权债务及税务等方面。其中既要推动企业注销便捷化程度,加快拟退出企业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要保障相关利益方的权益,需要统筹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和具体技术安排。

  在试点和探索基础上,这次正式公布的《企业注销指引(2021年修订)》,从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出发,更加注重企业注销的具体操作。新版指引明确了企业退出市场的基本程序,规范了解散、清算、注销登记的程序,进一步明确了特殊情况办理的指引,并且增加了具体流程图,比2019年版注销指引更为全面和详实。可以预期,新版指引的发布与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注销标准化程度,推动营商环境继续优化。

  原文链接:方便企业注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

  

  彭森: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体制

  “十四五”时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 在资本要素市场化方面,要加快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加快发展债券市场,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力度,探索实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推动资本向创造价值的优质企业流动,完善金融支持创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信用产品,开发多样性的科技金融产品,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体制,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原文链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