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试点对人口实行开放式管理

  【第404期】谢琦: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试点对人口实行开放式管理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目前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限制了农村和城市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户籍制度紧密联系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是消除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先进行试点,通过建立新的人口登记和管理制度,对人口实行开放式管理,取消户籍制度导致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差异,实现社会公平。

  原文链接:深化收入再分配制度改革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

  

  杨帆、顾诗意:应避免将城市养老服务发展思路和模式简单照搬至农村

  长期以来,我国基于服务提供场景,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大类型,并相应地进行服务资源分配和统筹。这在城市中被证明是合适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中,由于支付能力不足、养老基础设施相对欠缺,以及其他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原因,严格意义上的社区日托服务和专业养老机构服务往往难以开展。如果让农村地区照搬城市经验,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前期建设资金和后续维护成本,而且难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结合农村养老资源禀赋来探索适合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

  鉴于农村老年人失能率高、家庭照护功能弱化的现实,培育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既有经验是着力挖掘乡村的内生性力量。一方面,可以借助乡村传统的互助文化,激活农村居民守望相助的认知,将零散的互助行为有效组织起来,调动起广大农村居民的团体性力量;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对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运作和开发也非常关键。实践发现,农村低龄老人和留守妇女往往可以成为养老体系建设的核心。依靠公益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和社工机构的专业培育,这些人群能够形成农村为老服务自治组织。尤其是留守妇女,可以通过护理培训而较快参与到农村老人照护工作当中。

  原文链接: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不宜照搬城市

  

  任孟山:给科研“青椒”更多帮扶和关注

  “青椒”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谐称,科研“青椒”成长是个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

  首先,“青椒”本人要找准研究方向。这个过程有探索,也会有试错,但是要尽快找到研究方向,准确定位研究聚焦。方向的重要性在于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在正确的方向上,每走一小步都称得上是进步。

  找到研究方向、找准研究焦点至关重要,在科研“青椒”的“起步艰难期”中,这也是最难的。所以,在此时期,需要个人具有积极主动性,不要被外部因素干扰,方向不准,弯路就多,所有的努力虽然不会白费,但是会拉长时间成本,而这是科学研究的最高成本。

  在个人内部要素之外,在科研“青椒”找准研究方向的过程中,外部的最重要因素是组织扶持和支持。“青椒”在整个科研教学的体系中,职称较低、收入较少、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能够为其解压、助其成长的是高校、科研院所这些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可以制度性设计来缓解“青椒”的压力,为其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原文链接:给科研“青椒”更多帮扶和关注

  

  何德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需发挥金融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需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特别是要研究不同群体的发展需要,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比如,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力量,可对他们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在其创业时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金融对技术工人技能培养培训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稳定经营、持续增收;等等。当然,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同时,还可以运用金融手段调节过高收入。

  原文链接:发挥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李明涛:探索小行星防御新路径

  浩瀚的太阳系中,围绕太阳公转的不仅有八大行星,还有千千万万个头不等、形状各异、运行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它们在装点太空的同时,也带来了撞击地球的风险和隐患。或许有人认为担心小行星撞地球是杞人忧天,但只要看一眼月球上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就知道此类事故在太空中并不是新鲜事。之所以察觉不到,是因为人类可记录的历史还过于短暂。

  有大量证据表明,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北美墨西哥湾。在地球上生存了1.6亿年的恐龙因此灭绝。最近的一次撞击事件发生在2013年,一颗直径约18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约30公里高空爆炸,等效当量约30颗广岛原子弹,导致近1500人受伤。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后果会更加严重。可见,小行星防御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因此是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在开展的前沿科学研究。

  如果小行星真要撞击地球该怎么办?科学家设计了多种办法。第一招是使用核武器将小行星炸成碎块,但碎块可能还会飞向地球。第二招是用飞行器拖走,不过这对于大尺寸小行星无能为力。第三招是利用激光烧蚀小行星,这一技术尚待发展。第四招是利用万有引力,缓慢牵引改变小行星轨道,不过需要较长预警时间。第五招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可行的手段——动能撞击,即利用飞行器撞击小行星,瞬间改变小行星的速度,通过时间积累逐渐偏转小行星轨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久前利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这是人类首个小行星防御测试任务,是动能撞击技术在深空环境中的首次验证。

  小行星撞击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潜在威胁,我国政府和科学家同样高度重视,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作为未来重要航天项目之一,并提出了“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的小行星防御方案。期待未来,中国能够为防御小行星撞击、保护地球家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探索小行星防御新路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