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期】张全胜: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
第一,始终坚持把爱国统一战线放在重要位置并视其为重要法宝。首先,中国共产党把统一战线当作“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充分肯定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卓越贡献。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最后,作为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爱国统一战线进入新时代以来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把统一战线的地位提升为中国共产党的“三个法宝”之一。此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这一法宝不动摇。
第二,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系统科学地构建出的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当前我们构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必须长期坚持。只有长期坚持这一重要思想,才能凝聚人心,团结全体中华儿女,顺利实现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奋斗目标。
第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统一战线就会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难以形成和维护中华儿女大团结和大联合的局面。如果不能激发其他政治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团结和联合的对象,中国共产党将会难以确立和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
董鸿英:营造社区和谐文化,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社区营造”,是以社区共同体文化的存在和意识作为前提和目标的,它十分强调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再造与重塑,能给予人们基于马斯洛“社会满足”层次的幸福与安定感。“社区营造”在实践中被注入了丰富的内容,它不单指“营造社区”,更指向一种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建设思路,它将经济和社会议题与文化议题紧密地融合了起来,实际上关注的是“人、地、文、产、景”的融合。一个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的地区,必然有一个生活形态美好的社区,也是一个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感”的地方。“幸福感”是贯穿公共领域与个体生存体验的本质性主题,它不仅关乎人生活的外部环境,也反映了人内在的情感指向。社区营造所强调的“人、地、文、产、景”的结合,实际上是倡导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地域风貌与人的精神情感归属需求的和谐统一与永续发展。当宏大语境中的幸福还原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感受时,幸福感这个词就夯实了。
余永跃、徐海辰:新型城镇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不同于传统城镇化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城市扩张开发模式,新型城镇化将关注点放到“人的城镇化”上来,更加突出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本体地位,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如何安居乐业的问题,更加注重如何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群众素质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现代化转变,并使城镇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简而言之,新型城镇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发展城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一切“物的城镇化”皆由“人的城镇化”这一需要来决定并为之创造坚实基础。
张金才、杨璐:“三个务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现实意义
“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我们党牢牢把握初心使命的历史自觉。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要“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在长时段、多挑战的复兴征程中,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目标追求,牢记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践行初心使命。
“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不骄不躁、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反映了党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历史清醒。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党不惧风险挑战、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历史主动。要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就要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
席月民:以科学规划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处理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有效衔接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战略纲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关加快数字化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这一“总体规划”的具体化,是“十四五”时期从国家层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故而构成“总体规划”指导下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引。
二是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数据安全的检测认证评估、数据权利确认保护、数据交易和跨境传输管理、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字经济立法不断完善,科学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据流通规则体系,依法打造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推动国内数据要素市场的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三是处理好“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企业数据合规程度与个人信息保护程度,正成为衡量各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好“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就是要明确区分企业的数据权益和个人的信息权益,依法维护企业的数据权与个人的信息权,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所确立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以及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检测、评估、认证制度等。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