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五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邮电大学成功举办
作者:周晔、李全喜(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11月12日-13日,第五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在北京邮电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40余所高校和来自《光明日报》《探索》《社会科学研究》等9家核心学术期刊编辑部共计2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学术交流。
本届会议的开幕式由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主持。首先致辞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曲昭伟教授。
曲昭伟副书记在致辞中谈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我们今天举办研讨会,围绕“坚定生态文明理论自信,助力生态文明实践发展”会议主题深入研讨,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
曲昭伟副书记谈到,北京邮电大学始终秉承“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以“网络强国、网信报国”为己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列为学校第一学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第一学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列为第一课程。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创建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增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亮点、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北京邮电大学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稳定有序的探索:2018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教育部相关领导亲自为中心揭牌,发出了全国第一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倡议书;2019年,举办第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聘请近20余位专家学者担任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构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的学术共同体。2020年举办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学术期刊的延展性合作,切实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成果的宣传推介工作。2021年,举办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回顾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
曲昭伟副书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论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如何使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是我们每位理论研究者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北京邮电大学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和助力搭建全国生态文明学者高端对话平台,有效促进全国生态文明学者的学习交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在致辞中谈了三点,其一是在我们学习阐释二十大报告精神进入新阶段之际,由北京邮电大学来主办全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在全国学术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其二是学术界的讨论,五年是一个品牌,十年是一个现象。特别感谢北京邮电大学的校领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重视。正是有北邮校领导、周晔院长、李全喜教授等北邮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打造这样一个学术品牌。北邮的这个会议持续接办5年,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三是现在疫情防控非常严格的情况下来组织全国学术会议,真切地体会到李全喜教授带领的团队非常不容易。希望与会的代表能够非常认真地来参与学术讨论。
周晔院长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感谢曲书记的精彩致辞,认为曲书记代表北邮的致辞情深意切,高屋建瓴,回顾了五年来生态文明研讨会学者们不离不弃的执着与学术贡献。感谢北京邮电大学的领导对生态文明大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和肯定。周晔院长也特别感谢郇庆治老师的精彩致辞,认为郇庆治老师期许的北邮举办的全国生态文明研讨会五年成品牌,十年成现象一定会尽早到来。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为未来召开世界生态文明大会努力准备。
接下来进行了主题论坛和青年论坛,共7场主题论坛,2场青年论坛。9位专家分别主持论坛,9位专家进行了点评,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围绕不同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地研讨交流,通过热烈讨论达到了碰撞思想、启迪智慧、拓宽视野的目的。
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突出表征或本质追求,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推进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核心理念原则与实践规范要求,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思维与能力上的现代化提升。
福州大学陶火生教授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个高度谋划发展”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包含着可持续的原则高度、强国目标的战略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高度三个基本维度。
上海师范大学耿步健教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基因”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双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化基因。
湖北工业大学魏忠明教授以“庄子的天人观及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代启示”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庄子的天人观,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北京林业大学林震教授以“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为题进行交流,林老师的发言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探讨知识、知识体系与文化和文明的关系;二是从中国特色与共同价值关系的角度探讨“自主”的内涵;三是探讨生态文明的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的构建。
东华理工大学华启和教授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形象塑造的话语表达”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增强人民的生态福祉,是“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话语表达;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怎么干”的话语表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干成了什么”的话语表达;建设美丽中国、构建清洁美丽世界,是“中国共产党还要如何干”的话语表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雨辰教授以“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构建的方法论问题”为题进行交流,他认为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前提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的思想为指导,吸收中西生态思潮的积极成果,在解决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实现研究范式和研究主题转换。
东南大学陈爱华教授以“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伦理方法论”为题进行交流,她谈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方法论,包括生态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的历史性方法;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方法;生态环境治理的全球性视野与系统性方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思维方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思维方法等。
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教授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中党的领导研究”为题进行交流,针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内涵体系、问题表征及增强路径进行了学术汇报。
周晔院长总结了整个学术研讨会的五大特征:一是很前沿,走在时代之前;二是很创新,不拘一格上下求索;三是很犀利,抓住问题意识;四是很后浪,未来可期,未来已来;五是很纯净,坚守学术净土。总之,前沿是研究的挑战,创新是学术的灵魂,犀利是问题的触角,后浪是学界的希望,纯净是研究的沃土。
会议闭幕式由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全喜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