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戴维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即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和泰国曼谷出席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为推动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在推动治理体系变革中增强中国理念引领
当前,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加重,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世界正在步入一个不确定性陡增的时期。迫切需要各国共同投入治理力量,努力稳定全球治理局势。中国主张世界秩序不应由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决定,而应由广泛的国际共识决定。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然而,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的变化,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中国希望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决策中拥有更具代表性的发言权,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中国主张改善和建立应对21世纪挑战所需的规则和制度,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法律和秩序,确定公平和正义原则,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坚持道德、美德和规范,以平等的精神看待和推动文明多样化,探索一种包容性发展之路。
中国积极设定全球议程,从和谐世界到“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重大治理理念,备受世界瞩目。中国倡导以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主张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扩大在多边领域的协调和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公平”和“正义”预示着对一个更加民主化、多极化世界的呼吁,开创了通过中国框架解读世界的新方式,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让世界舞台充满中国意涵。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释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要构建人类共同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享共赢的发展。此后,这一理念得到了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的决议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次会议通过中国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决议重申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具有重要贡献,发展的目标是增进所有人的福祉,各国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理念蕴含着人类不可分割、共同发展的责任,体现了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树立了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界限的世界观,为世界70多亿人口提供了共同发展的机遇。
在国际贡献中彰显中国行动引领
在全球治理形势紧迫的当前,中国反复强调各国尤其是负责任的大国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中方关于重振全球发展事业的主张,指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现有发展合作机制协同增效,促进全球均衡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亿美元基础上增资10亿美元;将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支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已超过60国。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国主张合作抗击疫情,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一直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中国还在环境保护、减贫行动、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粮食安全、互联网空间国际治理、生物安全威胁、人道主义援助、防核扩散等诸多全球治理问题上,倾注精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发挥作用,作出大国贡献。中国现在是联合国内分摊额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称,中国在气候领域的巨大努力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中国正在采取行动降低其自身的碳排放,并且在清洁技术领域甚至正在扮演全球领先者的角色。关于发展援助,在美国大幅削减对外援助的同时,中国更加积极、更加慷慨地参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发展机构,面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援助。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高达2702亿元人民币,有力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经济发展的动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发展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在国际多边机构中体现协调引领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多个重要国际多边机构的主要成员,中国壮大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发言权。尤其是在过去20年里,作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大国,中国正在走向新的全球引领者地位,国际角色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表现出对全球问题拥有更大发言权的兴趣。中国直接领导过联合国多个主要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等,中国籍人士担任联合国专业机构的主管级高级官员,中国在这一领域内发展成就得到各国普遍认可,体现了中国专业性的国际领导力。
中国代表还在多个机构中派驻代表或担任重要职务,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多次连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理事国席位。中国还特别激励有才华的年轻中国人进入国际公务员行列。通过向现有的国际组织派遣更多中国籍工作人员,利用这些国际机构作为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平台,积极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发声。
中国通过主办国际会议,开展主场多边外交,提出国际合作倡议和创建国际机制,主动设置国际议程。一方面,致力于通过联合国、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现有机构改善全球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发起一系列新兴治理架构,包括金砖国家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充实全球治理的多边力量。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角色不断凸显。同时,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在高端制造、无人驾驶、5G、3D制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生态产业等领域,推出更多中国研发、中国工程、中国设计、中国标准,形成新的治理规则和国际标准。更加重视全球卫生治理的规则,制定公共卫生应对标准,推出中国“全球卫生安全倡议”和“健康全球”战略。稳定全球治理的中国力量呼之即出、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