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第496期】张森: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更好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广州的永庆坊、潮州的牌坊街等,近年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空间,保存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人们徜徉其间,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无形中增强对城市的文化认同。

  文化力量在乡村治理中也大有可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比如,一些地方通过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一些地方深入阐发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优良品德,发挥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一些地方积极培育和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强化新乡贤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等等。

  当前,各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文化公园等,反映出文化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和目标,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和路径。一方面,通过社会治理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认同,有助于进一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让人们受到文化的熏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社会善治。

  原文链接: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李晓华:从空间视角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不是要各个地区的制造业比重都保持不变,而是要全国一盘棋,各个地方、城市应立足当地的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国内地区间合理的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畅通国内产业大循环。一些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成本高、土地紧张但人才密集,可以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制造业比重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还具有较大空间,可以发挥资源、成本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制造业比重可以提高一些。大城市发挥人才、信息、资本、交通和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周边城市可以融入中心城市的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体系,共同形成具有韧性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

  原文链接:全面认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刘俊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当前重点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抓紧抓实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二轮延包的具体办法和配套制度,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实现路径。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要探索完善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健全入市交易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原文链接:推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盛朝迅:准确把握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变化

  从“规模扩张”到“专精特新”。唯有不断强化产业基础领域创新突破,从“规模扩张”走向“专精特新”,树立产业基础领域竞争优势,加快从加工组装、中低端产品制造向高端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跃迁,才能打破“分工锁定”,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

  从增长优先到重视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使部分国家在战略层面对供应链安全因素给予高度关注,将相关产业迁回本土的意愿更加强烈,全球可能会出现产业链缩短和分散化、多元化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要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产业链效率优势和安全优势的双重叠加,推动制造业竞争力提升。

  从粗放发展到绿色智能。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的引领和创新,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均要求我国产业发展必须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时代决定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也在发生变化,数据、碳排放、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等高级生产要素和强大国内市场在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实现新市场新模式和新增长点扩张、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原文链接: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度基础

  

  杨忠诚、刘允明:强化前瞻思维,提高洞察识别风险的能力

  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把风险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是防控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防控效果的重要策略。有风险并不可怕,看不到风险或对风险视而不见、逃避责任才是最大的风险。现实中发生的很多风险,往往是对潜在风险毫无察觉,或是看到了问题苗头却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幻想击鼓传花留给下一任,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在防范化解风险中强化前瞻思维,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能以敏锐的鉴别力和深刻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把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立足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强化预测预警预防,既有预判,又有预案,对各类风险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不能后知后觉,不能“老虎”来了还以为是“猫”,以致“灰犀牛”都临近甚至闯入了,还浑然不知,结果猝不及防。

  原文链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