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春逸(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立英(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摘要: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特质,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辉煌成就的“精神密码”。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不仅是对唯物史观的自觉遵循和创新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具有历史必然性。将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必须从实际出发继续回答好“拿什么掌握历史主动”“为什么要掌握历史主动”和“如何掌握历史主动”三个基本问题,要从坚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坚持投身伟大实践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筑牢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根基、激发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内生动力和提高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能力水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特质,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团结带领全体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奥秘所在。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一、理论逻辑: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
毛泽东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3〕,可以说,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对唯物史观的自觉坚持,是对历史客观规律的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是一门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真正科学。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准确预见和科学把握新时代历史大势,顺应新时代大潮,掌握历史主动,从而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受内在规律支配,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即使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4〕。人们要想实现思想动机和目的,首先要承认和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同时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社会历史不过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5〕。确实,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进而能动地创造历史。因此,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必须坚持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并建立起同某些阶级的联系的个人、团体、组织、政党)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6〕。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始终坚持唯物史观,以科学理论为根本指导,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历史演变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积极进取,取得了辉煌成就。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主动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从历史规律和大势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正是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尊重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才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二)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要从实践出发去看待人、社会和历史。因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7〕,这种活动表现为劳动,它是人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特征。人与动物之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8〕。就是说,人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始终遵循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既以自身的尺度和需要为出发点,又遵循一切客观对象的尺度,时刻将内外尺度相结合,在主客观统一中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9〕。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是坚持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没有超越或违反客观规律而片面追求价值性目的,也没有因为遵守客观规律而忽略甚至放弃了崇高的价值追求。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创新发展,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规律性要求;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目的性要求。
(三)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要求
邓小平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10〕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历史、把握现实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和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指引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决议》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方面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既是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密码,也是未来怎样继续成功的根本遵循。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总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回溯历史,正因为党始终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团结带领人民自觉能动地改造社会、书写历史,从而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并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一)党的诞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产物。正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及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兴起的世界历史大势,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带来广泛深刻影响的历史大势,遵循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历史规律,掌握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没有历史主动精神,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不可能选择和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1〕。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中,基于历史主动精神,在比较分析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五种方法之后,认为共产主义是“最宜采用”〔12〕的方法。
(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是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结果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把握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大势,根据中国社会实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深刻分析国内革命发展形势,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客观基础依然是深厚的,革命低潮是暂时的,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重新到来”〔13〕。并以武装起义实际行动作出初步而明确的回答,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主动,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华儿女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历史大势,深刻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力量变化,积极掌握历史主动,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民主力量超过反动力量和国内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根本愿望的大势出发,率先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14〕。从而将历史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后,党又根据国内革命发展大势和民心所向,及时制定以人民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决策,以雷霆万钧之威、摧枯拉朽之势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之,这个时期,党在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中掌握了历史主动。正是这种伟大建党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条件。
(三)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指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的发展要求,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最终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并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各方面民主改革,彻底涤荡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积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让新中国迅速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党顺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大势,认真分析国内实际,于1953年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过程中,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这一崭新课题,掌握历史主动,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进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并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5〕
(四)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抉择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尊重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抓住历史机遇,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盼,“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大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同时,主动把握和顺应时代潮流,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世界发展和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大势,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过程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对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新历史方位的战略判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遵循和依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这样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把握历史主动,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这样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样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17〕,“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19〕。
三、实践逻辑: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除了把握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之外,更需要从“思想武器”“价值目标”“实践样态”三个方面出发,继续回答“拿什么掌握历史主动”“为什么要掌握历史主动”“如何掌握历史主动”的问题,从坚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取向、坚持投身伟大实践三个方面协同发力,整体规划实践进路,方能牢牢把握新时代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奋力书写好新的历史答卷。
(一)坚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学深悟透中筑牢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根基
理论武装和理论自信是实践主动的基础。“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20〕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观察、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具体而言:第一,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和悟原理。以一种“学到底”的彻底精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经典著作,从而真正读懂悟透弄通。第二,深刻认识和学习领会这一伟大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以及基本要求等,特别是重点把握蕴含其中的“新”,领会掌握贯穿始终的唯物史观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在深层次上提升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第三,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领会,着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在解决一系列关涉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上取得实际突破,在实践中创造优异成绩。唯有如此,方能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和真信笃行,切实发挥思想理论的时代伟力,准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中赢得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
(二)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在增进人民福祉中激发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内生动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22〕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人民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把人民作为党的根基、血脉,作为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永恒追求,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民潜力,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中国的今天,是人民干出来的!”〔23〕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党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起创造历史伟业、造福人民的历史。欧洲左翼党第一副主席马伊特·莫拉也曾感慨道,“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要为人民着想,而不像那些资本主义国家,为少部分人的利益着想”〔24〕。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25〕,“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高政治哲学”〔26〕。因此,新时代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将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作为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只有让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始终浸润在为人民服务中,一切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为宗旨,才能为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创造伟业。
(三)坚持投身伟大实践,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能力水平
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27〕。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挥效果也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因此,新时代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绝不是喊喊口号、贴贴标语,而是真正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以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强国富民实践中不断提高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讲话中就明确指出,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28〕。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持续的历史主动实践,通过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实际工作的主要矛盾、主要方向和主要规律,提出正确解决方案,高效解决问题和矛盾,才能真正感受到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巨大价值和无限魅力,从而养成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并提高相应能力水平。同时,弘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在实践中掌握高超策略和超凡艺术。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坚持用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精准把握历史方位,确保在战略上始终占据主动。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15〕〔16〕〔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7,14,15,26.
〔2〕 〔9〕〔17〕〔18〕〔19〕〔20〕〔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10,151,162,165,29,171.
〔3〕 〔1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
〔6〕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47.
〔7〕〔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163.
〔10〕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8-259.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1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33.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681.
〔2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
〔23〕 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11-18.
〔24〕 新华社人民标尺课题组.人民标尺——从百年奋斗看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34.
〔26〕 张杨,洪向华.坚持人民至上:党的百年奋斗重要历史经验——基于中国制度的研究〔J〕.党政研究,2022,(1).
〔2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伦理研究”(20XKS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