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华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并将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并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四大战略性举措进行了总体部署,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社会保障对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极其重要性,并赋予其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更加重大的责任与使命。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普遍处于物质丰裕、精神丰盈的理想生活状态,其实质是通过社会共享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平等,而要实现社会共享须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纵观全球,在不超过30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均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平等的目标,呈现的普遍规律是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程度与社会平等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体系越是健全的国家,其社会平等程度愈高。在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所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使得收入差距平均降幅达到30%左右,北欧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更是高达近80%,这些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充分表明了社会保障制度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巨大作用。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标配,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人口规模14亿多量级的现代化,而且是在巨量级人口规模条件下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决定了我国更应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这一重大制度安排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如通过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通过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避免低收入家庭陷入生存危机,通过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支持失业者度过收入丧失期并重新就业,通过健全的工伤保险制度补偿工伤和职业病受害者,通过健全的儿童福利制度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通过健全的养老服务制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等等。上述必要且重要的制度安排若有缺失,民生保障安全网就会出现漏洞,部分人群就会陷入困境,更遑论走向共同富裕。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明确要求,并以之切实有效地解除全体人民的后顾之忧,持续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特征,更是以走向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十年社会保障成功实践及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十年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从7.9亿增至10.4亿,按月领养老金者从2亿人增至近3亿人,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至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至179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13.6亿,全民医保目标已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民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之比从33.9%下降到27.7%。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也分别从人月均330元、人年均2000元分别提高到逾700元、6200元。住房保障在全方位跃升,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从32.9平方米、36.2平方米增长到39.8平方米、48.9平方米,特别是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得到了有效保障,等等。以上成就均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有力保障,在解除人民群众后顾之忧、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十年,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实践所积累的经验至少有如下几点:一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民生为重的政策取向融入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做到了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让国家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二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围绕脱贫攻坚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功能,以及持续提升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水平、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等,均体现了全国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三是彰显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这种优势包括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政令通达顺畅、有效的发展规划及强有力的执行机制等,这些不仅确保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前瞻性和延续性,而且实现了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四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社会保障发展。如2018年的机构改革突破了长期制约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9年以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改革医保个人账户、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整合退役军人保障制度等举措都有力矫正了原有的制度性缺陷。这些重大改革均产生了巨大的改革红利,直接惠及亿万人民。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面向未来,我们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以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首先,要全面推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中,“覆盖全民”体现的是普惠性要求,“统筹城乡”突出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公平统一”针对的是现实中制度碎片化现象,“安全规范”对应的是制度可靠与规范运行,“可持续”强调的是能够造福世代人民,“多层次”满足的是人民群众不断丰富的美好生活需要。可见,面向未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的是全面推进而不再是过去的单项突破,这意味着必须树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观与系统性,实质性地增强制度之间、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提的“安全规范”就体现了这种要求,因为只有协同发力、确保制度安全可靠和规范运行,才能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要紧扣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力。中国要建立的是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及住房保障等体系,其实质是要在夯实政府负责或主导的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机制与慈善机制更多更好地配备资源,进而持续壮大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这构成了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当尽快统筹规划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框架并精准定位不同层次制度安排的功能,在引导、支持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确保不同层次制度安排功能互补、有序衔接。
最后,要着力推进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作为覆盖面广、基金规模大的两项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迫切需要加快优化并走向成熟定型的新发展阶段,前者的关键是要实现真正的全国统筹,后者的关键是增强互助共济性,两者还均须改进完善筹资机制与待遇调整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弥补制度短板,包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以及发展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福利事业等,以此达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并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