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立畅(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甜甜(吉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由此可知,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使命。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建设史、奋斗史和复兴的历程所昭示的基本经验和理论启示在于:只有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以中国化时代化的方式坚持、巩固、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性地位,才能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历史性契合中,不断彰显并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品质、实践品格。从实际出发我们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质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世界的实际、历史的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实为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行动指南和工作路线。在客观行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不是简单重复、诵读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是不切实际地进行教条化援引和套用。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内含着中国人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了从曲折走向坦途、从贫穷走向富足、从苦难走向辉煌。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作为伟大的历史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在于立足现实的实践品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质上是不断地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历程,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指导,我们才能把握历史主动,回答历史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的高度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理念和策略性思考。从本质上说,它既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基础上对新时代、新问题、新趋势的理论思索,同时也是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辩证结合的高度上对时代的问题、本质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应答,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典范性思考。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的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对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作出了全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应答。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时代性课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从本质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务必做到“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在“两个结合”基础上,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深入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有力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而要做到“两个结合”,就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以极高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使命感,坚决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贯通、融合和创造性互动,从而在民族文化结构和精神结构的地基上,深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唯有如此,才能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体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品性和理论特质。可以说,“两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一条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党事业不断成功的法宝。第二个“结合”,就是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这个“结合”,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根深则基固,思深则行长,猷宏则志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每个思想者必须承担的理论使命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