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新时代新中国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第523期】周进:新时代新中国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准确把握新中国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认识新中国、把握国情世情党情,是以新中国史为基础和依据的。新中国史研究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突出主线,深刻揭示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党治国理政史、理论创新史、自我革命史的主流本质。

  新中国史研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回应和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使命,坚持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继承发扬中国源远流长的史学传统,重视学术学科建设,加强综合研究和协同创新,做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形势、严峻挑战和多重考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批驳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肃清错误思潮对人们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重危害。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加强新中国史研究,就要敢于发声亮剑,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正确的舆论和理论引领社会思潮。

  原文链接:新时代新中国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黄建伟: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疏堵”之策

  调研发现,不少网格化管理服务部门及其关联机构均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业务管理、轻数据治理”的现象,平台共建的协同联动不够、系统共享的供需对接不畅、数据共治的人才匹配不足成为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智赋能”的三大堵点。针对三大堵点形成的主要短板,建议按照“系统变革、整体重塑,融合共享、集约共建”的基本原则,尽快将“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融入全省、全国“数字政府”中长期建设规划。具体而言,要做到“一格一级一数官”“一件一类一体事”“一数一源一标准”“一级一屏一云脑”,全面疏通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智赋能”的堵点,确保城乡网格这个“神经末梢”畅通无阻,从而真正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

  原文链接: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疏堵”之策

  

  望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实现路径

  一方面,要完善县域层面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统一高效的政策体系。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具体目标纳入县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框架,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构建统一高效的政策体系,促进各级和各项政策有机衔接;另一方面,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城乡之间人才、技术、资金、知识、信息等要素的投入、引进和自由流动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县域发展体系

  原文链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实现路径

  

  彭文刚、张梓欣:以多重视角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从现实路径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无可辩驳的伟大成就确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是走好新长征之路的必然选择。我们党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从根本保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起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带领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内涵式的和平发展之路。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原文链接:以多重视角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卢洋:探索适宜有效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科学把握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打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样板。一方面,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多样化的集体经济模式。

  第二,灵活运用辩证法思维,循序渐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求速度不看质量,应找准发展的节奏、节点和步骤,根据所处发展阶段优化发展模式。率先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和农村相关改革的地区,在探索发展模式中走在前列,需要巩固拓展相关成果,形成长效发展模式。

  第三,着力防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风险,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成员权益受损。在防控管理风险方面,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和运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实现集体资产规范化、常态化、标准化监管。在防控经营风险方面,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和创新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减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损失。

  原文链接:探索适宜有效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