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
中共二十大开辟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也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二者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市场化改革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简单地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包括经济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一,经济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从数量和规模扩大向质量和效益改善提升的根本转变。“新四化”的同步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路径,也是重要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是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占1/3左右,但尚未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任务。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产值约占全球30%以上,是G7的总和,按产值、产量是碾压G7国家的。比如中国基础制造业的钢、铁、煤、水泥、有色金属等都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还有差距、有短板,要经过努力在2035年进入第二方阵。
新型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新型城镇化要把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75%左右,并稳定下来。要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城市品质明显提高。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鸿沟真正填平,可以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今年一号文件刚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乡村振兴必须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第二,人的现代化。社会的主体是人,只有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有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国家。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各项战略、政策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也要以人的现代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前四个(14亿多人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是指人的现代化。其中14亿多人的现代化重点是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重点在精神文明,人的现代化不是讲人均GDP要到多高,而是必须满足人民对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动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达到一个新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的不仅是可持续发展,而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是人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第三,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中国式现代化,当然包括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制度现代化的保障。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体系的完善、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健全的法治环境。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文件面世:2020年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5月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2022年3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及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等陆续出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建立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