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燕(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教授),黄建宏(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时,走进了荔枝种植园、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地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具有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够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但由于数字设备成本高、数字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投入产出效益不确定性大等因素,农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仍远远滞后于工业和服务业。因此,需从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物质保障和先决条件、降低农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建立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支撑体系等层面入手,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物质保障和先决条件
推动乡村地区农业数字化转型,应加快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使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农田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数字农业必备的硬件基础。
一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推广,破除密度和覆盖面落后问题。因建设运营成本高,运营商的资金实力不足以支撑短期内5G基站建设的全面铺开等原因,目前我国5G基站建设主要以中心城区为重点,非中心城区建设密度和覆盖面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应进一步加快推进5G、农业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信息服务、数字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道路、水利、电力、冷链物流等重要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工作。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有必要降低农业物联网设备等数字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向数字乡村建设领域倾斜。同时,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对农业企业购买的数字平台和应用系统进行价值评估,提高政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财政补贴的精准性。
二是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省级农业大数据平台,破除信息化系统关联不强问题。当前,我国涉农信息化系统种类繁多,多达50余个,90%为国家及省、市级统建的信息平台,但各系统之间关联不强,信息数据共享比较困难。这一现状不仅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且影响了农业相关决策的科学性。需要借鉴政务数字平台在数据管理、安全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省为单位将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全部摸底后进入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全省农业数据资源一张图,通过建模和分析,指导全省农业生产和销售决策。
三是加快“智慧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破除农田粗放式管理问题。各省应进一步有效利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设备将远程灌溉、气象监控、病虫监测等应用功能融合,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对各类田块实现精准管理,构建起智慧农业产业体系。
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有机结合,降低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
小规模、分散的农户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成本、技术、人才等诸多约束。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有机结合,既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以通过引进大型植保机械或无人机等进行专业化、精准化作业,两种效应叠加有助于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一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提升作业效率与质量,降低作业成本。综合运用政府组织的权威、村级自治组织的共享规范,通过算收益对比账、打“感情牌”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扩大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集中连片规模,提升数字技术设备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
二是扶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利用服务规模经营降低物化成本与耗损。单个家庭农场或合作社在数字技术采购和使用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而由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为“小大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诸如无人机植保等服务,能降低物化成本,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助力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政府可以通过补助等方式扶持当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发展,也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引入成熟的农业龙头企业、数字技术设备生产企业等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优质托管服务。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与完善创新链多措并举,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
要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难题,可利用数字技术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创新链三个方面提高产业层级,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
一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层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搭建农场事务管理平台、农业生产交易平台、农产品销售和收储监管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以及农产品生产信息收集处理平台和监管平台等农业全过程服务平台,实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农业全过程信息共享,打通精准种植、农场管理、农业服务与农产品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
二是提升价值链。加快建立区域公共性农产品品牌,通过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助力农产品质量提升,为农产品优质优价提供市场保障。利用消费者感知评价系统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完善创新链。加快短视频、直播等新型营销模式创新,为农业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提供渠道。提高产业层级,保证农业生产经营者增收,增强其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感知,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价值实现,价值实现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良性循环。
培训与激励支持叠加,建立农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体系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素养是应用和推广各种数字技术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农业经营者数字化素养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数字化转型。亟需从加大培训和财政激励等方面,着手建立农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体系。
一是要加大对青年农民的数字化培训。农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也容易学会新技术、新知识。建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实施“青年农民计划”,并探索将流转土地达到一定规模、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职业农民以及在规模社会化服务组织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农业院校学生、40岁以下青年,纳入“青年农民计划”。同时,还要加强对涉农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等多元主体的数字意识培训和数字思维训练。
二是加大对青年农民数字化转型的财政激励。设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人员到省以上系统集中培训,发放技术等级证书;基于土地产出率考核入选人员生产经营成果,优先授予示范家庭农场、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荣誉;加强政治激励,对数字化转型成绩突出的,优先推荐其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担任政协委员、评选劳动模范等。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低碳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支撑体系研究”(22BJY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