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董晓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对新时代强国建设战略部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新时代教育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生产性要素,教师教育要整体谋划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使其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大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号召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各省市也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为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政策指引。这些政策立足国家或地方全局,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推动新时代教师教育守正创新。尽管如此,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少挑战,比如不同地区教师供需和师资配给依旧不均衡、不充分,教师职业吸引力和发展后劲不足,职前教师人才培养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未能有效衔接,入职和职后教师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及家庭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
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首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学”就是教育,凸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教师使命责任,发挥教师关键引领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最终依靠广大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引领。
其次,坚定高等师范教育自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但仍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学生培养同构化发展、创新创造能力不足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和短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互联互通,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师教育数字化治理方式。《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因此,在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从体系化、特色化和专业化中加快推进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构,打造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的多主体、多层级和多功能的中国特色师范新体系。
高校应准确把握好“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之间的辩证关系,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在体现国际共性和可比性的同时,绝不能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奉为圭臬,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自主,坚持自己的制度特色、文化特点和价值特性,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世界高等教育格局的深刻变化,打破壁垒和路径依赖,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化、数字化战略,以“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服务力、支撑力、引领力、感召力、塑造力和国际影响力,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作出更大的全局性、先导性贡献。
再次,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优化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布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各领域全方位而均衡的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衍生概念,自然也绝对不是碎片式的、点状的、单独某一类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要坚持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均衡发展与齐头并进。
根据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适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布局,将素质提升、结构优化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位置,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由规模扩展走向质量提升。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补齐教师队伍薄弱短板。深入落实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乡村教师培养培训、职称、待遇、表彰宣传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乡村学校打造“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教师队伍。
面向基础教育,建设培养卓越之师的教师教育体系。推动师范教育发展,将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实施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强化区域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加快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大学参与,本科和硕博士一体化培养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面向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工匠之师的教师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首先,支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其次,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启动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再次,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推进高校教师队伍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师队伍中学历水平和职称等级最高的部分,但是相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的创新型教师还有很大距离。因此,深化高校人事管理及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加强校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院系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支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和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尤为重要。
最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数字素养与综合能力。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不能只通过教师学历比例、师生比例等量化指标来衡量,更为重要的是“质”的提升,需要在技术理性、终身学习与文化传承中回归育人本真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教师是改革的实施者,要加强数字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多层次开展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工作,积极应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挑战,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数字素养与综合能力,主动应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工具,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实践,为教师职业发展赋能,为教学改革升级。
总之,党的二十大指引着教育改革方向,为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思想和实践方略。建设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和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立德树人和教师专业发展并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加快推进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课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与舆情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NSZXB00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