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博文(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需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途径。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助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并非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发展的相对均衡。在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的情形下,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发挥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构建城市群,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有助于西部大开发形成新发展格局。可以发挥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利用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建立西南城市群和西北城市群分别发挥其引领作用,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利用多个核心城市共同充当重要引擎,进而带动西部各地区实现协调发展。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区域合作互助的关键是各区域间的互联互通。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情况在助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一是可以通过优化东西部对口支援区域互助机制助力西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间互联互通。二是可以利用西部自身的区位特点促进经济发展,比如新疆地域辽阔,与多个国家接壤,通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助推形成西向交通枢纽、贸易物流、文化科教和医疗服务中心;西部地区中最靠近中部和东部的重庆、四川也应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充当连接西部、中部和东部的交通枢纽,便于联通西部各区域和中国其他区域,尤其是中西部连接沿海主要港口的运输通道,进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比如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面向相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三是发挥西部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比如甘肃和陕西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文化),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这些重要通道建设将有利于在双向高水平开放格局下构建全国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促进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助力西部大开发形成大开放新格局。
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助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西部地区城乡区域发展问题和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
一方面,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的重点在于促进乡村发展和支持城乡融合培养新型农民。一是城乡区域发展的重点在于乡村发展,结合西部特色优势带动西部发展。通过发展西部地区特色旅游业,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环境、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发、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保护并合理利用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例如打造西北特色风光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二是城乡区域发展的重点还在于支持城乡融合培养新型农民、优化西部地区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解决农民筹融资困难,鼓励西部地区农民联合发展;发挥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吸收已有经验和技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一是重视先富带后富且讲究方式方法。助力西部大开发、解放发展西部生产力要重视东西互助扶持和注重方式方法。比如帮助西部因地制宜地设立工业园区,扶持西部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让西部地区产生发展内生动能,实现收入分配合理化。通过东部注资以及提供先进的技术经验帮助西部初步建立工业化产业,提供人员培训让西部地区先“站起来”,再让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继续“走下去”。三是制度政策助力,适当向西部倾斜。促进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利用制度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公共资源配置,推动沿海企业吸引外商投资向西部转移以及鼓励西部建设产业园区促进就业,实现更多人就业、收入分配合理化和共同富裕,进而助力西部地区形成发展新格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强调创新对西部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应发挥后发优势,将东部地区的成熟技术运用到西部地区,如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加强西部科技创新力量。实施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促进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扶持西部教育水平发展,为西部地区储备创新力量。二是将协调作为联动其他地区、实现全国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东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加强协同开放;支持东部跨区域与西部共建产业园区。西部地区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增强其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与功能分工,增强区域协作联系,进而促进西部发展。三是将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西部的重要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西部地区绿色产业加快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地处内陆,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干旱和沙尘,近年来经过防风固沙虽有所改善,但依然不容乐观;西南地区存在工业污染问题,应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四是将开放发展作为由改革开放的内陆地区变为前沿地区的对外发展方略。西部各区域应利用自身独特区位优势、开放沿边地区带动经济发展。如完善沿边的重点开发区、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关执法合作、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扎实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和跨国资金流动,带动西部地区贸易发展。五是将共享发展作为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进行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产业和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实现资源技术跨时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