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小燕(福建中医药大学外语系);陈爱敏(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其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新时期促进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发展,有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诠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黄帝内经》是中国中医学的源头,是中医理论思想之基础与精髓,不研究《黄帝内经》就无法真正掌握中医学的真谛。《黄帝内经》即《素问》与《灵枢》之合称,成书于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黄帝内经》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诸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智慧集大成者。首先,“辨证论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辨证论治中医思维的指导下,产生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理念,与西方固定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其次,遵循自然规律,践行“天人合一”生态观。中医积极吸纳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精髓,强调人要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之规律,“法于四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的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最后,“中和思维”体现了“不偏不倚”的平衡观。中和思维既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的“中和思维”蕴含着“阴阳”理论。阴阳之说把天地万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概念,达到阴阳之平衡是中医治疗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中医的中和思维支持多元共生、多元共存、和谐相处(姚春鹏),与西方所奉行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截然相反,诠释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提高译本质量方能准确传递中医学之精髓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中医的功效与魅力。《黄帝内经》医学理论博大精深,更是国外医学界争相翻译的医学经典。迄今,《黄帝内经》外文译本繁多。其中,有15种《黄帝内经》的英译版本、德语译本10种、俄语译本6种、日语译本8种、法语译本7种外,另外还涉及西班牙语、韩语、匈牙利语、越南语、马尔加什语等16种语言。但是笔者发现如此多的《黄帝内经》外译本有着两个显著的问题。
一方面,《黄帝内经》的外译版本虽然众多,但是译本中错译、漏译现象严重,甚至版本之间内容存在互相矛盾的情况。这不难理解,因为中医语言本身就深奥难懂?,即使将其译成现代汉语亦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对古代汉语熟稔,更何况是译成外文了。
另一方面,国内学者翻译的版本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力不够。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译本是倪毛信(Maoshing Ni )版本和文树德(Paul U. Unschuld)版本。而目前国内学者较为偏好研究的李照国版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不及前两个版本。另外,国外学术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影响力远大于国内出版社出版的译本。
有学者通过 World Cat 数据库进行调查发现,在所有的《黄帝内经》海外译本中,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和威廉姆斯·威尔金斯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量位居第一和第二,相比之下,由我国国内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在海外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少之又少。而图书馆馆藏量能衡量图书的文化影响,被认为是检验出版机构知识生产能力、知名度等要素最好的标尺。
多举措推动《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走向世界
由国外学者翻译的《黄帝内经》在国外图书馆藏书量尽管很高,但并不表示其能够准确传递中医学之精髓,其中存在误译、歪曲甚至丑化中医的现象。
针对《黄帝内经》译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第一,推动中医翻译标准化。因为中医翻译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原则可循、公认的标准可依。《黄帝内经》由于年代久远,语言晦涩,理论深奥,融哲学、天文、地理等多个学科为一体,再加上各家注解不一,将其译为白话文已颇为不易,?更何况译为外语。中医翻译难,缺乏统一标准的《黄帝内经》翻译更为不易。解决了中医翻译标准化欠缺问题,才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黄帝内经》译本错译、漏译、相互矛盾等问题。中医术语标准化进程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这是WHO总部第一次正式向194个成员国发布中医药术语的英译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无疑为中医药的标准化、国际化提供了统一的中英对照蓝本,对推进中医药国际化交流、信息化建设等有重要保障作用。
第二,建立、加强国内外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选择海外有影响力的出版社,有助于《黄帝内经》获得海外权威学术期刊和异域专家学者的推介,有助于《黄帝内经》快速进入阅读市场。国际上,出版社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直接影响着购买和阅读人数的多寡,以及书籍在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等的收藏情况和借阅次数多少。加强与国外知名的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合作出版《黄帝内经》的外文译本,无疑是提升《黄帝内经》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已经有着类似的成功尝试。2021年以“文明互鉴、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成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逾5000种中国主题图书被翻译成不同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黄帝内经》外译大可遵循此道,让更多外语语种的《黄帝内经》与其他中医典籍一起走向世界。
第三,国家翻译应介入《黄帝内经》的外传。国家翻译实践中,“国家”是翻译行为的策动者、赞助人和主体,开展国家翻译实践的目的是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即对内强化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对外塑造国际形象,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交际。只有国家翻译介入,《黄帝内经》译本的错译、漏译相互矛盾等情况才能在根本上得以解决。国家翻译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借助孔子学院,把《黄帝内经》外译本推介出去。《黄帝内经》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只有依靠国家力量才能做到跨学科,以及整合中医学、文学、哲学、外语等各学科力量,翻译出具备权威性、影响力和学术性的译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为了更好推动《黄帝内经》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总结《黄帝内经》外译出现的问题,积极推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化,建立、加强中国出版社与国际出版社之间的紧密合作,整合跨学科力量,以国家翻译实践为平台翻译出具有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黄帝内经》外语版本。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批评语境中的美国戏剧30年(1990-2020)”(项目编号:22WWA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