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丽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千万工程”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共富工程”。今年的“千万工程”现场会“移师”龙游,也有着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深意。
“千万工程”历经20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整体变革和全面振兴,重塑了城乡关系和乡村发展理念,开创了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新模式,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成功担负起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新使命。
补短板与数字化相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全域共富”
“千万工程”是一项“龙头工程”,牵起城乡融合发展的“牛鼻子”,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直面城乡二元化的现实,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实现全域共富。
从示范整治到美丽乡村,再到未来乡村,“千万工程”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不断补足乡村发展的明显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抓住全省数字化改革浪潮的契机,以数字化改革全面撬动未来乡村迭代升维。
“千万工程”首先着力补足农村环境“脏乱差”短板,以环境整治为“先手棋”,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创无违建”等行动,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作为“民心工程”,还不断补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物流及金融网点等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同规同网。“30分钟公共服务圈”和“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全覆盖,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全国领先。补足农村治理短板,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又激励广大村民参与村庄整治,形成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治理机制,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实现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此外,加强资金、人才和制度保障,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城乡“制度无差别、发展有差异”的融合发展。
“千万工程”发展至今,补短板与数字化日益紧密结合。目前,农村的5G、光纤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乡村大脑”等应用实现全省贯通,智慧互联、整体智治的未来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浙江数字乡村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不仅带动了农民的数字消费和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而且促进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和乡村治理体系的数字化,让农民共享智慧生活,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数字化赋能“千万工程”,通过创建未来乡村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以未来乡村解码共富。
美村与富村相结合,绿色高质量发展助推“美丽共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千万工程”是一项生态工程,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将美村与富村相结合,不仅使浙江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省,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而且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成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
“千万工程”始终坚持打好“生态牌”,坚定走上了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整治和“小散乱”企业的关停,擦亮生态底色,算好生态与发展的总账。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盘活生态资源、田园风光资源,挖掘自然与人文景观,创建生态品牌,打造乡村慢生活体验区、高端民宿等,以大花园为目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农业、旅游、文化”推动旅游强村,做到了“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以土地入股、环境入股、资产入股等推动村庄经营,实现投资企业盈利与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双赢,有效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以美丽生态引进美丽项目、以美丽项目助推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反哺美丽生态”的“美丽共富”之路,实现了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的良性循环,端稳了“绿水青山”这一“金饭碗”。
有效实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的“组合拳”。深入推行“两进两回”行动计划、乡村产业“十业万亿”培育工程、“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等,创新发展农村电商、文化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可谓“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同时,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深化新型帮扶共同体建设和“山海协作”工程,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深化“共富工坊”建设等等,让农民群众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
文化与发展相结合,推进精神富裕与物质富裕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千万工程”注重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农民精神风貌的改善,在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民的现代化,发展重心从“物的新农村”转向“人的新农村”,推进农村农民的精神富裕与物质富裕协调发展。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村民法治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在乡村发展中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家书屋,在浙江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通过在全省域推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行动,让传统文化“留下来”,使美丽乡村既看得见山水,又散发历史底蕴、留得住“乡愁”。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511家、农家书屋25335个,构建起“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和“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尤其是覆盖全省的农村文化礼堂,让各地的传统文化“活起来”,还衍生了“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运会”。20年来,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打造承载着村民共同记忆的精神家园,使广大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
总之,20年来不断与时俱进的“千万工程”,完成了浙江乡村的华丽蝶变,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了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兴农富农;重振了乡村文化,重构起农民的精神家园,大大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打造共富基本单元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