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世锦(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我国经济要走出目前压力较大、充满挑战性的局面,关键还是要挖掘新增长潜能。
我认为应该启动短期稳增长、中长期增强发展动能的新一轮结构性改革,包括以进城农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为重点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以稳定房地产等既有支柱产业、激发企业家精神助推未来先导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有效需求、转换资产负债模式、化解防控风险为重点的资产负债端改革。
供给侧改革方面,重点是认可、保护和发挥企业家才能。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出现资本提供者、创业者、管理者职能分离的情况。资本提供者不再是少数人,而是人数众多、已经社会化的投资者,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资本市场。而创业者是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也就是通常说的企业家,他们拥有好奇心、远见、洞察力、冒险、探索、坚韧不拔、组织协调力、执行力等一系列特质,主要职能是组合利用各类资源,或者说是组合资源的资源,是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企业家不同于资本家,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职能,不能混为一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多要依靠创新驱动,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家精神。要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企业。企业家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创新精神,不仅民营企业需要,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样需要。这是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一个普遍而显著的特征。
在促进不同类型企业平等对待、公平竞争方面,要引入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改变行业准入、项目招标、资金获取、国家安全等方面国企民企不平等问题,以此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相关行政检查、社会监督、法律诉讼等制度。要允许和鼓励平台企业、大型科技骨干企业大胆投资、积极创新,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常态化、负面清单为主的监管。
新阶段改革仍然要讲“摸着石头过河”。有人问,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还有这个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不同时期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要过不同的河流。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对的是农村联产承包制能不能搞、经济特区能不能办之类的问题,而现阶段面临的则是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调动民营经济积极性,如何发掘新增长动能等问题,我们仍会面对大量未知和不确定因素。
上述问题在办公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还是要在国家顶层设计指方向、划底线的前提下,重提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把市场化法治化治理与鼓励地方基层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允许试错探索,允许多一些自选动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级干部各类人才营造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