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三农”的影响
首页> 社科 > 正文

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三农”的影响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23 13:54

  作者:蔡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当前,遵循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特别关注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三农”工作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应对这些挑战。

  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主要表现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人口发展发生了一些关键性的转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变化及其带来的三重挑战进一步认识和把握。

  第一个变化:中国的人口负增长时代已经来临。作为长期低生育率的必然结果,2021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2022年起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个人口趋势变动意味着中国出现了人口发展新形势,无疑将对包括“三农”工作在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发展“未富先老”的特征进一步凸显,其中城乡之间的人口特征差异,就属于一种未富先老特征。例如,由于劳动力外出务工和人口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养老矛盾更加突出。这种未富先老现象,既放大了人口挑战的严峻性,也孕育着一些特有的机会窗口。

  第二个变化: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2021年,中国的老龄化率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4.2%。根据国际定义,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预计在2030年前后进入高度老龄社会。

  第三个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负增长进一步加速。随着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来临,劳动年龄人口将加快减少。在2011—2022年期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的速度为0.14%,在2022—2035年期间,这个速度预计将大幅度提高到0.83%。

  从上述关于人口发展三个方面的变化,再来看由此产生的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三重挑战。

  首先,从供给侧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进一步降低。这是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红利的式微。其次,从需求侧看,在净出口、资本形成和最终消费这“三驾马车”中,国内需求部分,特别是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制约,这是以往从未出现的情况。最后,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加速提高。直到2035年之前,中国的老年人口赡养比会一直快速提高。这将给“现收现付”式养老保障制度带来压力,同时加大照料高龄老年人的难度。

  人口发展新形势导致“三农”工作面临更突出、更严峻的挑战

  与城镇相比,农村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速度更快,因而老龄化程度更高,这成为区域人口增长分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农村人口未富先老的特征,导致“三农”工作面临更突出、更严峻的挑战,解决起来难度也更大。

  第一,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迫切性,同大量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之间形成突出的矛盾。2011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减速的一个关键因素,未来这个问题仍然突出。然而,在农业和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尚未充分利用的劳动力。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就业比重平均在3%这个水平,而2022年中国的这一比重高达24.1%。

  对于保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增长来说,劳动力供给充足以保持人口红利潜力十分重要,因而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必要的和急需的。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已经具有明显的大龄化特征,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例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16—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年龄在45—64岁之间的大龄者占比,全国平均为43.2%,城镇为39.2%,农村则高达51.0%。潜在需要转移的劳动力趋于大龄化,在劳动力整体短缺的情况下,降低了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第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难度加大。农村老龄化率高达17.7%,比城镇的11.1%高出6.6个百分点。农村中位年龄已经达到44岁,比城镇的36岁大8岁。由此导致的三个方面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龄化,使这部分人群显现出在人力资本上的短板,外出务工的困难日益增强,不利于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二是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明显提高,而制度供给仍然不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三是随着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相关的致贫风险提高,家庭消费和储蓄双双孱弱,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应下降,农村有可能产生新的贫困现象。

  第三,村镇空心化和空巢家庭的现象严重,人口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不强,农村更高的老年抚养比加重养老负担。从人口数据可以看到,流行的“386199”部队(“38”指“三八”节,代指妇女;“61”指“六一”节,代指儿童;“99”指农历九月初九,既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代指老人)说法是成立的,即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具有女性、儿童和老年人占比偏高的特点。这意味着农村日益缺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气,而如果不能做到人丁兴旺,则很难实现产业兴旺。

  第四,由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亟待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更深度的老龄化和更高的老年人口抚养比,要求从经济方面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和覆盖率,从健康方面对留守老年人进行更好的照料和看护,从精神方面给予空巢老年人更多的慰藉。然而,在整体上来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可以调动的社会养老资源仍显不足,社会保障仍然不充分。

  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积极应对挑战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应该以城乡统筹的方式予以推动。关于政策上的总体建议是,“三农”政策要更加突出人口视角,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形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具体来说,我们将更有针对性地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以更大的紧迫感推动以农民工落户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能释放出的改革红利既有供给侧的也有需求侧的。现在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是6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7%,存在18个百分点的差距,进城农民工被统计成城镇的常住人口,但是没有得到城市的户口,也就没有享受到完全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进城后,可以稳定地提供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促进劳动力继续流动带来资源重新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拉动潜在经济增长,从而支撑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其次,通过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大幅度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并且比城镇更加严重的条件下,农村住户所得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及其贡献趋于减弱。因此,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力度应该加大,促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样化和可持续性。目前在农村居民的收入及其增长中,财产性收入始终是一个明显的短板。这方面的关键性改革和政策调整,应该立足于制度上的保障和推动,让农村居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权益。一方面,通过金融和银行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借助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成果,特别是合理运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及农民生活的数字化,打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让农村居民从金融发展中获得财产性收益。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合理补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公平入市、农业承包地三权分置、赋予宅基地充分用益物权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获得更充分的财产收益。

  最后,加大政策调整和制度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均等化程度。面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目前还有诸多政策思路亟待反思和改变。农村的新形势将会使人口更快减少、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居民收入增长趋于减慢。并且,虽然户籍制度改革可使部分老年人随子女在城镇落户,进入城镇养老体系,但是终究还会有很大规模的老年人留在农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突出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调整。

  其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个制度板块,要转向更加普惠型,尽快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来说,基于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终究难以满足养老的需要。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该率先转变为普惠型,根据国家财力和基本需要确定保障标准,成为一种覆盖全民的托底性保障,与是否参加了某些保险项目或者是否缴费脱钩,进而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给付水平。

  其二,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养老的硬件环境。一是弱化乃至消除城与乡的边界,在县域和市域范围内,在地理距离相近的城镇与农村之间,实现与养老相关的基础设施共享,以及养老事业运行形式的融合。二是在乡村振兴中提升村庄的集聚水平,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以提高居住和生活密度,聚集农村的人气。三是在农村生活圈的构建中,把适老化作为宜居性的重要内容,按照有利于养老、助老和惠老的标准全面推进设施环境的建设和改造。

  其三,农村依靠家庭进行养老、照料和护理的模式已不再可行,应该加快转变到机构养老和社区照护的轨道上。针对农村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聚集效应弱造成的养老规模不经济现象,可以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借助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予以解决。例如,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具有“零边际成本”的特征,可以对冲规模不经济。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最新发展,可以以微不足道的成本,让农村充分分享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养老助老事业模式,最终打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差异性。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