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郦全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基本的、核心的范畴,其与生产关系一起构成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则是任何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工智能可作为推动“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元生产力”,能够在生产力中担当更为基本的重要角色
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接待外宾时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将“第一”前置于“生产力”,是邓小平基于对现当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正确把握而提出的。它把科学技术之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样,不仅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强调,而且其与国家的创新发展、强国战略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那么,人工智能在生产力中处于什么地位?它是否会担当特殊的角色?一般或笼统地说,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工智能作为当代科学技术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属于第一生产力且具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倘若从人工智能的特质出发(在学科性质上,人工智能具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性,这是它的鲜明特质),我们不难发现,其作为第一生产力有着比其他科学技术的组成更为特别的内涵,从而在生产力中能够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现实中,人们通常不假思索地将科学和技术合称为“科学技术”,但如果细致、深入地分析一下,则会看到,两者在生产力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我们知道,基础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其所获得的知识是观念性的。因此,虽然可以说基础科学属于第一生产力的范畴,但其实际上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只有将观念性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才能形成直接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工智能具有科学和技术的两重性,因而与一般的基础科学不同,其所产生的技术(产品)本身就可以是一种直接的现实生产力。近年来,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更有意义的是,人工智能已经或正在成为驱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强大推进器,实际上它可作为推动“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元生产力”,能够在生产力中担当更为基本的重要角色。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驱动科学研究,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复杂现象中发挥独特作用,而且也是推动其他技术加速发展的巨大力量
历史地看,在19世纪前期,基于科学的现代技术对于社会生产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因此,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地位尚未凸显出来。即便如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于生产力中包括科学以及机器大工业中科学对于提高生产率的作用,已有不少论述。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如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上升至80%左右。显然,这种贡献率取决于科学本身的革命性突破和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初的现代物理学革命,为半导体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的分子生物学,为基因技术、遗传工程等新生物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不过,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发展呈现出一些新景象,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是重大科学发现和理论创造的资源趋于衰减,科学的重心转向研究与人类的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涉及先进材料、生物医学、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等领域。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点为:所面对的对象往往是复杂的、多样的和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对象是具有复杂性的复杂系统。诚然,从事科学研究历来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但在以往的许多科学研究中,所面对的通常是相对简单的系统,或者是通过简化复杂性以探索相对简单的现象。而当科学的重心发生转变,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现象和问题时,单凭人的智力或能力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适逢其时地为人类有效求解复杂问题带来了强有力的新手段。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浪潮迅速掀起。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索,如材料结构的预测和筛选,新药物的研发,呈现爆炸性的发展态势。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3月,我国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和天文等基础学科中的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制等重点应用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这无疑会对我国的科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驱动科学研究,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复杂现象中发挥独特作用,而且也是推动其他技术加速发展的巨大力量。比如,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人类正致力于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的实用化,而研究表明:运用强化学习技术,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突破性的贡献。再如,通过与人类专家合作,ChatGPT已经设计出了可采摘番茄的机器人。可以预料,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会有更多的实用技术通过人机协同产生,甚至直接由人工智能体自主地发明或实现。
正因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心智运作能力的外化和实现,所以,它可以与人的智能相整合或互补而形成能力更为强大的新智能系统,进而在整体上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水平。因此,可以说,即使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中,人工智能也能担当日益重要的基本角色。人工智能不仅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加速,而且将引发生产力的巨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