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黄日涵(全国青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并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从2013年到2023年,十年时间,“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证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十年感受“一带一路”的飞速发展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五通”构想,确立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到三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作为一位“一带一路”研究学者,十年来,我走遍世界80多个国家,见证了许多“一带一路”项目从无到有,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众多项目的落地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的梦想,“一带一路”成为惠民馅饼,助力共建国家加速发展。中老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一条条钢铁长龙,连接起不同的国家,飞驰的列车满载着经济发展的希望;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吉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海洋通道,穿行的货轮搭载着开放包容的理念;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尼日利亚大众工业园、中白工业园,不同的文明在这互鉴交流,共同进步,东西方理念在这交汇,共同助推产业发展。
十年感受“民心相通”的暖心历程
这些年,看着课堂上我的很多留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民心相通的变化。来自老挝的学生,期待大四毕业的时候能坐上中老铁路,她的愿望实现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学生,成为了在中国的抖音博主,同时她也将自己视频在海外传播,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我在中国挺好的”专栏博主。留学生们的普通话,越说越好,对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学成后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使者。十年来,我们通过旅游文化等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越来越多的朋友们,相互了解,实现了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精彩纷呈的文化年、艺术节、展览会、独具特色的鲁班工坊,不断深化的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交流,奏响了新时代的丝路乐章。
十年期待“互联互通”的命运共同体
毋庸讳言,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公共产品,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管是“硬联通”还是“软联通”,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互联互通的世界打造,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津巴布韦的小镇、汉班托塔的港口、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巴拿马的港口,时常能看见中国青年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有“一带一路”项目落地的地方就有中国青年挥洒的汗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将继续努力,助力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贡献青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