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成长春(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何婷(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先后于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在长江上游的重庆、长江中游的武汉以及长江下游的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这次在长江中游的南昌召开第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实现了会议主题从“推动”“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的重大变化,跨越近8年的四次座谈会重要讲话,集中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从初步构建到深化探索再到成熟稳定的过程,成为了科学系统且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主线,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流域发展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阐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路径,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阐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路径,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阐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阐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绿色永续发展的深邃思考,鲜明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倒性地位,打破了保护和开发相互对立的旧思维,大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认识。
一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史和自然史互相制约”的生态历史观,作出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的科学判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揭示了“人类史和自然史互相制约”的生态历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就是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互相制约”,同时表明了生态环境制约性和人类主体能动性是高度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大历史观、大生态观、大文明观、大发展观,明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二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可持续发展观,作出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科学判断。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要在充分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合理调节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是在“吃祖宗饭、砸子孙碗”。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求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生态资源优化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才能既增加当代人的财富又保障后代人的发展。
三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生态治理观,作出了“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科学判断。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将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打造理想的“真实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而非出于互利目的的“虚假共同体”,“激发全流域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画卷。
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阐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路径。“既见流域又见人”是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的根本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从流域经济的自然维度、人的维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维度切入,将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的精髓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方方面面,将要义贯穿全局,且不断发展完善。
一是基于自然维度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资源和生产力相统一的自然生产力理论,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以整合自然资源为要领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来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流域内肥沃的土壤、渔产丰富的水域等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以及瀑布、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可以为流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把长江生态保护好、环境治理好、资源利用好,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经济发展增绿,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二是基于人的维度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的理论,提出“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守护好母亲河”,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我们发展的终极目标。坚持人民至上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果利益共享,人民群众源自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也必将会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人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体。人可以认识利用改造流域,正如马克思表明的“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
三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维度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互主体性思想,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来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的互主体性关系,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基于生产劳动实践的物质变换关系,自然界是人必须与之保持持续不断产生交互作用的“延伸的手臂”和“无机的身体”。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互主体性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建设首要在生态保护,认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背后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和制约性;基础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重点在有序发展,统筹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开发治理;核心在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阐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始终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真理光芒。
一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直面中国国情和长江流域现状,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系统观念部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沿江省市以超大力度和规模积极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使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以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指导长江经济带建设,体现在“系统性”的实践要求上,要求“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战略谋划上,明确要增强系统思维,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地区互动协作、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体现在“系统工程”的实践构想上,强调长江经济带是统筹水路港岸产城的流域经济体,涉及多个领域,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久久为功。
二是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实际,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比如,针对“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绝非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针对“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强调“这恰恰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哲学思想”;针对“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表明要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一茬高质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针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坚决腾退化解旧动能,加快培育新动能;针对“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提出要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22ZDA05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