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方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下,一级学科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科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的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与完善的。通过规范和管理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实现了国家对学科设置的整体布局和系统管理。与之相比,二级学科则由高校自主设置和调整。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对于什么应是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不同的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单位也会根据自身的优势、特色与重点发展方向来进行二级学科的设置。二级学科由高校自主设置和调整,一方面意味着,高校在二级学科的发展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个学科如果只是作为二级学科而存在,其长期稳定发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较为根本性的保障。近年来,与国际关系具有一定知识联系的一级学科设置出现了某些重要变化,突出表现为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两个一级学科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正式设立。
学科布局与国际关系研究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关系只能在政治学、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学科下设置为二级学科,这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并不能充分地涵盖国际关系的内容。未来一段时期,即使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得到长足发展、取得很大进步,由于其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国际关系的大量内容包括一些从学科角度比较关键性的内容也依然不能被这两个一级学科所涵盖。
其次,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在当前需要从作为二级学科的国际关系中汲取大量的资源、获得重要的支撑。由于国际关系本身不是一级学科,在学科评估过程中,部分高校因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刚刚起步、学科基础尚有些薄弱,便积极推动一些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转向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的学科领域。一些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为了自身未来的发展,也会主动进行学科方向的转型,进而引发人员、机构、经费、课题、刊物平台等多方面资源的重新配置。在这个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国际关系研究因为缺乏一级学科层次的直接支撑,虽然其本身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但仍受到不小的冲击。
此外,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对国际关系的吸纳有很大的选择性,会做出明确的取舍,并从自身一级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国际关系的内容进行裁剪。这样的取舍和裁剪会对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产生比较重要的外部牵引,并产生不利于这一学科发展的后果。实际上,在2020年以前,大部分高校的国际关系学院承担的是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建设任务。到2023年,这些高校的国际关系学院大多要同时承担政治学、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一级学科的建设任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教学研究力量在国际关系研究上的投入,并造成教学科研人员心理上的浮动。
由于我国是根据一级学科进行学科管理、学科评估的,其直接后果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的很多工作在学科评估中没有用武之地,并导致其学术能力、学术贡献的评价出现偏差。比如,一些单位对成果的评价标准背后的一个潜在考虑是,在进行学科评估时,成果是否能填入评估表,成果是否为一级学科的评估体系所认可。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国际关系学者,在学科评估时,学校可能更关心他们在区域国别方面发表的论著,相反,他们在国际关系领域发表的高水平论著反而可能被忽略,得不到应有的评价与重视。这种情况在不同单位的严重程度不同,但长期发展下去,还是会产生不小的导向方面的影响,这也会对国际关系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国际关系不是一级学科,在一些高校不被重视,不少博士生会在毕业后转而从事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方面的工作,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从而影响国际关系后备研究力量的可持续性。
完善知识体系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角度,什么是一级学科,什么是二级学科,似乎区别不大,毕竟它只是对知识所处学科领域的一种归类方式。从宏观的学科发展的角度,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地位差距巨大。因为学科评估是以一级学科为对象,博士点、硕士点的申报与管理也是在一级学科的层次上进行。因此,客观上的现象是,一级学科是各高校进行学科建设的重点对象,相比之下,二级学科往往不是各高校校级、院级领导的关注重点。二级学科往往可以根据各单位一级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本单位现实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那些对于一级学科的建设不处于核心、关键、难以替代位置的二级学科,其生存和发展在一些高校是缺乏有效保障的。对国际关系的长期发展构成一定挑战的一个重要现实是,国际关系研究作为一个二级学科,目前暂时是政治学、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一级学科的建设需要倚重的力量,但从长期来说,它在这三个一级学科中都不处于核心、关键位置,而是有些相对边缘化。
但必须承认的是,与国家安全学和区域国别学相比,国际关系学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一套比较完整且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具有本学科普遍接受的理论范式,以及一系列值得继续深入挖掘的中层理论。国际关系学科围绕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信号传递、争端解决、全球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等议题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讨论,结合国际关系史开展的理论分析不断深入,对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也作出了重要回应,并围绕相关知识内容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学术共同体。
如果说具有很强运用基础学科解决现实问题特点的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水产、草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可以在农学门类中设置为一级学科,以及像联合作战学、军事指挥学、军事后勤学、军事管理学、军事训练学等可以在军事学门类中设置为一级学科,还有像网络空间安全、纺织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城乡规划学等可以在不同学科门类中设置为一级学科的话,国际关系作为一个有着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并且正在形成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领域,其作为一级学科而存在的许多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当然,一级学科的设置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国际关系学科要从二级学科上升到一级学科,面临的障碍也非同一般。但与上升为一级学科相比,国际关系发展的最核心动力还是知识体系的完善。
在当前的一级学科布局下,国际关系的学科发展虽受到了一定冲击,但它依然是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十分重要的学科领域,且未来仍将是国家和社会对其有长期、持续现实需求的学科领域。大国关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世界和平、全球治理、国际制度与国际规则、周边外交、多边主义、南南合作等,都是对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国十分重要且必须予以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议题,而对这些议题的研究并不能在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的范畴内完成。因此,对国际关系研究而言,与设为一级学科相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体系的完善,深入解答重大现实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不能因为学科设置而削弱。具体而言,广大高校不宜在学科建设方面采取过于功利的做法,相反,应继续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人员也要坚守本心、苦练内功,从国际关系的实践中不断提炼一般性的认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国际关系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回应重大现实需求,为学科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好地实现学科的自我造血和内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