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风笑天(广西师范大学讲席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导)
当前,一些青年与亲戚之间不互动、不交往,其亲缘关系呈现出越来越淡的趋势,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
无论是网络媒体中对青年亲缘关系淡漠现象的议论,还是一些研究者对青年亲缘关系淡漠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将今天社会中亲戚关系的现实与几十年前我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中亲戚关系状况的对比。即用目前40—50岁的人年轻时与亲戚交往互动状况来证明目前的年轻人亲缘关系淡漠。但是,时过境迁。即使那时的年轻人的确比目前的年轻人与亲戚联系更多,也不能证明目前的年轻人亲缘关系淡漠。
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与几十年前的中国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意味着当年的他们与今天的年轻人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历史,不同时了解这二者,就不能了解其中之一。”而且人们在各种局部环境里所经历的各种事情常常是由社会变化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在看待社会现象时,要将个人生活经历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待人们亲缘关系的变化。
建立在血缘和姻缘关系基础上的亲缘关系是紧密或是松散,会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重要因素是血缘、姻缘关系的规模;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亲戚之间的地域范围。而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恰恰在这两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迁,从而极大地影响,特别是削弱、淡化了亲缘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之伴随的社会流动的大幅增加,将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人口引入城市。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不仅在空间上影响了进入城市的青年与原有农村社区中亲戚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同时,他们在城市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从交往对象、交往时间上限制了亲戚之间互动和交往发生的频率。
另一方面,我国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少,家庭户规模呈持续下降态势,回顾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家庭户的规模从1982年普查的4.41人,逐渐下降到1990年普查的3.96人,2000年普查的3.44人,2010年普查的3.10人,2020年普查的2.62人,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已降至3人以下。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它会对家庭的亲戚关系产生明显影响。
正是在上述两方面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原来那种以“走亲戚”为主要特征的亲缘互动方式逐渐被冲击、被淡化、被消解。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年的亲缘关系可能还会进一步淡化。而新的业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等将会成为青年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因此,对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亲缘关系逐渐变淡的现实,不能过度解读。特别是不宜采用相对极端的概念来概括和描述青年亲缘关系状况,也不用因此而担忧,甚至呼吁进行深思。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化过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并理性面对亲缘关系所发生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