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第15次):“‘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正,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主持开幕式。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等百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者聚焦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原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韩庆祥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凸显、“两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如何理解新的文化生命体等维度,解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明体达用的时代价值。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两个结合”的成就之一,不仅使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由被动转为主动,还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之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深入阐释了“两个结合”的实践逻辑、主体性逻辑、创新逻辑、世界逻辑,强调思想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中国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认为,“两个结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先春认为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实现“两个结合”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涂良川对“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叙事进行了探讨。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魏传光强调,要激活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所用。
与会者围绕“两个结合”的内涵意蕴进行了系统阐释。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深刻解读了“两个结合”这一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的深刻内涵。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教授陈金龙从作为方法论的“两个结合”、作为情感表达的“两个结合”、作为形象建构的“两个结合”等三个维度对“两个结合”的深层意蕴进行了解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卓红指出,应从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回到当下等两个方面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做理解、论证和阐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拥军认为,在“两个结合”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有奎探索了“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系统分析了“两个结合”何以成立、如何扎根问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关锋指出,“两个结合”必须把握“中国特色”,尤其是“中国特色”的本质特征、文明溯源、生成关键。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继红立足广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两个结合”作出解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彭小兰探讨了“两个结合”所蕴含的“坚持自信自立”的科学内涵。
与会者集中探讨了坚持“两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围绕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价值维度进行了探讨,强调中华民族的价值诉求集中体现在“贵和持重”和“自强不息”,这两个词贯穿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价值连续性的鲜明体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明华从“用什么样的文明观看待文明”“新的文明观的意义与价值”“从文明论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何以构成”等维度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燕连福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征展开了论述,强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慧对“新的文化使命”论断进行了阐释,指出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历史与现实相融通的维度、中国与世界相关联的维度来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哲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周丹聚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思考。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京武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要在认知上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实质;在行动上以“两个结合”为关键抓手。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浩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把握一个关键,那就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国启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百姓生产生活方式建构等维度探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唯物史观叙事。
与会者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欧阳康从重大意义、生成逻辑和突出贡献等角度展开分析,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传承创新,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拓展了对人类文明体系的认识。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祝黄河从历史维度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进平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提出、如何在理论实践中求同存异等方面展开思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深入论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学者应担负起为时代立德立言、凝聚价值共识的学术使命等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岩以民主监督为切入点,论述了如何实现“两个结合”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鸣指出,“两个结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同”与“异”的交织激荡中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创造崭新的文明形态。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中源阐述了“两个结合”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包庚认为,“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使我们摆脱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路径依赖。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晓丽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阐明党的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性。(供稿:张国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