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2023)暨共同富裕大家谈第四期在京举办
会议现场
光明网讯(记者 李彬)2023年12月9-10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承办,腾讯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协办的“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2023)暨共同富裕大家谈第四期”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腾讯集团副总裁陈发奋为会议致辞,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作主旨报告,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臧宝瑞、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张文涛、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副总裁肖黎明、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席恒、何文炯等知名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杰秀和秘书长鲁全先后主持开幕式与主题报告会。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侨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3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界代表,来自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腾讯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湖南爱眼基金会、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等慈善实务界的业界代表以及来自地方民政系统、社区慈善实验试点社区的社区代表约140多人出席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已经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向共同富裕理想境界的新征途上,而要达至共同富裕,前提是必须持续做大财富蛋糕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关键是必须搞好收入分配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前者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后者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认为,慈善事业既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放大法定社会保障功能的有益手段,更是弘扬互助友爱优良传统、提升社会道德价值、促进精神富裕的优良途径。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新路,其核心要义是在切实维护自愿、公益底色的基础上,遵循平等、法治的普遍规则,再打上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和中国现行制度的烙印。他表示,伴随《慈善法》的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也会出台相应的新政策、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动,这将形成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慈善事业也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在致辞中指出,企业慈善是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在公益慈善领域,执行效率和用户服务管理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公益数字化参与其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慈善捐赠可核查。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引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他强调,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慈善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机组成,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方面,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社区慈善实验启动仪式。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臧宝瑞代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讲话。他强调了发展社区慈善的重要意义,表示民政部将大力支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腾讯基金会开展社区慈善实验,希望通过积极探索,创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社区慈善模式和经验,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随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宣读了关于启动社区慈善实验项目的通知,与会专家学者和试点社区代表围绕社区慈善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主题报告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作了题为“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需要通过收入增长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促进。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在于企业慈善、社区慈善、网络慈善共同发挥作用。他表示,慈善事业的现代化是慈善理念、慈善组织、慈善人、慈善项目、慈善技术的现代化,应当在慈善事业现代化中不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张文涛作了题为“从慈善公益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报告。她指出,企业的慈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将合理资源用于公共福利、人道主义、教育等慈善目的的捐助行为。企业的捐助行为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社会各界也普遍希望企业能够带着良心去经营、从事盈利性的活动,把从社会获取的财富适当地返还社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和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贡献应有的力量。
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作了题为“社区慈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的主题报告。他阐释了社区慈善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指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一切工作最终都要沉到社区,由社区来贯彻落实;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社区也是公益组织开展服务、介入社会治理的主要阵地。社区慈善可以满足社区直接服务需求,激活社区治理参与力量,促进社区和谐邻里关系,推动社会友善文化建设。他强调,社区慈善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慈善的主要载体,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是做好社区慈善的关键。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副总裁肖黎明作了题为“企业慈善应寻找共同富裕之下新模式”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慈善的力量不容忽视。慈善资金的注入为乡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也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提升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他强调,促进共同富裕赋予企业新的时代价值。在共同富裕背景下,除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当成为企业存在的价值追寻。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作了题为“科技驱动慈善公益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社会力量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识别发现,助力救助兜底。通过技术与服务网络,可以将社会中更多有可能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员及时纳入主动救助,降低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筑牢政府兜底救助网络。二是打通数据壁垒,精准高效救助。通过技术可以打通各部门的信息壁垒,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开展多部门的救助工作,让救助资金有效整合递送至最需要求助的患者,不重复救助、不漏救助。三是拓宽救助资源,促进有效衔接。爱心企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可以拓宽救助资源,与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形成有效衔接。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作了题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之构建”的主题报告。她指出,第三次分配并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国民收入分配的范畴,但是与初次分配、再分配共同构成了收入调节的三种力量。她认为,依赖市场机制的初次分配、体现政府力量的再分配和基于道德力量的第三次分配作用机制各有不同,但是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具有一致的目标:初次分配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再分配是共同富裕的中流砥柱,第三次分配则是共同富裕的补充力量。
在主题报告会后,举行了“企业慈善与共同富裕”、“社区慈善与共同富裕”、“慈善理论与实践发展”分论坛。
分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高静华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发布了《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与会各方代表围绕论坛议题发表了观点。
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全国性慈善领域重要学术会议,也是汇聚学界、业界与政策层面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慈善事业发展问题的年度学术盛会。这次会议聚焦“慈善事业发展与共同富裕”,并在探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集中讨论企业慈善与社区慈善发展,是慈善学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走向共同富裕新征途的理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