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海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来,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备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新特点。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重点目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科技创新会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着眼未来、立足长远,做好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一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撬动产业升级,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二是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统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研发,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先进产业集群向产业链集群转变,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三是加快未来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既有通过新技术迭代产生的,也有通过数实融合转型而来的。要在夯实现有优势产业的前提下,长远规划设计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促进创新链落地和价值链升级,用原创性技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用颠覆性技术激发产业创新能级跃升,强化创新能力与发展优势,打通产业增值新通道。四是加快数实融合步伐。目前,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得到更广泛应用、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数实融合新业态。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破科技创新的领域隔阂、时空限制,形成多学科、跨地域、全周期的创新资源分布格局,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要抢抓机遇以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先进绿色科技推广应用,综合考量技术的适用性、成熟度和体系化,优先选用新能源、新材料及低功耗、可复用的绿色科技产品,解决技术嵌入业务、场景的适配难题,提高技术兼容性和利用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按数据流转路径增加相应绿色节点,把低碳循环经济扩大到整个产业链系统,以优质要素加速流动助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既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又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总结提炼具体经验,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需要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确保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优化配置。在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的过程中,需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痛点、堵点和卡点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制度环境。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通过培育和集聚创新人才,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新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变革。二是完善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加快数据要素基础制度落地见效,逐步扩大公共数据授权、数据交易监管等的适用范围,及时出台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元宇宙等新技术的管理办法,充分释放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潜能。三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生态系统。在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共同作用下,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更好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不断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