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淑兰(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靳晓林(福建农林大学)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原则。坚持守正创新,着眼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合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全面把握好守正创新的内涵意蕴和方法价值,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认识“守”什么“正”、“创”什么“新”的问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持好、运用好守正创新这一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展现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一、坚守文明的连续性,创新资源转化路径,展现中国形象亲和力
泱泱华夏,孕育了传承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鲜明的特质。只有坚守文明的连续性,才能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展示中华文明的永久魅力。
感悟文明的源远流长,夯实文明传播的自信根祗。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传播中华文明也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深刻感知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以寻根的方式不断加深对自身文明的理解和认同。首先要科学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基因、理念和特质等。其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树立从容自信的文化心态,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底气。
增强文明的创新活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增强中华文明创新创造活力,展现历史文化深厚、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首先,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与实践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如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握手”、与现代生活“拥抱”,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其次,要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杭州亚运会吉祥物通过不同色彩、不同纹饰,向世界讲述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灿烂的文化艺术及执着的创新追求;《长安·长安》《欢迎来到麦乐村》等影视从不同视阈展现中国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引领全球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遵循文明的包容性,创新交流互鉴机制,提升中华文明感召力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遵循文明的包容性,创新交流互鉴机制,提升中华文明感召力。
把握文明交往规律,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特质。世界是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和而不同是人类文明交往最基本的规律。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诗词都蕴含承认并包容差异,主张通过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推动文明进步的哲理。在人类命运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今天,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要承继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等理念,坚持尊重差异、美美与共等原则,展现中华文明的世界格局和开放胸怀,推动人类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在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
创新交流互鉴机制,提升中华文明感召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共同的问题和挑战面前,人类不仅需要科技和经济的作用,还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创新交流互鉴机制,深化文明相处之道。当前,中国积极致力于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良渚论坛”等文明对话平台,建立多层次人文平等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不同文明和谐相处,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未来,应积极推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文化根基。
三、坚持文明的和平性,创新国际传播理念,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
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需要人类社会共同超越。文明和合共生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丰富发展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和”的文明。因此,必须坚持文明的和平性,创新国际传播理念,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
立足中国现实,建构并阐释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实践中,“以和为贵”“兼爱非攻”等价值理念不仅熔铸在血液中,也融入了实践里。在现如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和平、和睦、和谐也始终是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党派关系、国家关系中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等是其中应有之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立足中华民族对“天下大同”的精神追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传播“和合”的中国智慧,讲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故事,发出号召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中国声音,构建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线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
创新国际传播理念和方式,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就文明传播规律而言,中华文明历来主张以变应变,在综合创新中开拓前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创新国际传播理念、方式和平台,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首先,要创新文化传播理念,从简单的“走出去”转变为富有成效的“展形象”。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持续深化与各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合作,在人员交流、联合考古、保护修复等领域深耕细作,展现了为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中国力量。其次,需要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形成符合海外民众审美旨趣的可对话、可理解、可接受的话语体系。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继在美国、肯尼亚、瑞士举办“春晚序曲 全球看春晚”活动,让全球民众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喜悦与活力。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坚持历史自觉,深挖中华文明基因,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返本”中找寻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又要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在“开新”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中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FJ2022XZB07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