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光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近来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目的,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并企图进一步遏制围堵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要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排除一切干扰,真正弄清楚“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不存在的依据和理由。
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过去几百年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进程给全球以深刻警示:那种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已走到了尽头,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正是深刻吸取西方工业化的惨痛教训,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全球发展大势,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和能源消费体量大的基本国情出发,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支撑的结果。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只有以比其他企业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出某种产品时,这个企业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才会具有比较优势,进而才会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在持续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较早产业布局、技术不断升级、要素禀赋结构深刻改变等比较优势,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前提条件。从布局看,有着较早的政策支持优势。我国从20多年前就开始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谋划并一以贯之推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从技术层面看,有着先进优势。经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处于全球前沿和领先水平。此外,中国新能源产业因其产品具有较高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已形成一批高水平的铁路、电网、运输管道、储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资产。
从供需关系看,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恰恰是远远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业的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一个产业的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时,这个产业的经营主体就会高效率地配置资源,推动该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必须看到,这个市场需求应当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总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形势下,一个真正先进产业在考虑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更应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从国内市场看,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阶段,对包括新能源产品在内的各类产品和服务有着持续旺盛的需求;从全球市场看,当前新能源产业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潜在需求巨大。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中国产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吉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中国产量的5倍多。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新能源产品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也意味着目前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恰恰是远远不足。因此,无论是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看,也无论是从中国看还是从全球看,新能源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产业具备的竞争优势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效率更高的产能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淘汰生产效率低的产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2023年,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我国新能源产业是在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完善产供链体系、优化市场生态、推动开放合作中,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提高效能、效益、效果,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从全球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并推动全球产业分工调整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增长动能不足。中国具备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能够满足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推动新能源产能既增量又提质,以丰富的质优价廉产品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产业稳定的产能和持续增长的出口,为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国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先进产业,其走向世界的过程,实质就是进行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成果分享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提升了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的普及率、提高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与接受度,又推动了当地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和底气。
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高效、质优的绿色能源项目和新能源产品,有效解决了当地人们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为消除能源贫困、落实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全球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新能源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推动了当地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在铁路、公路、航运、管道、能源、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改善发展条件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人们生活的便捷性、舒适度。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据估算,中国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1.66吨,2023年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减碳超过1500万吨。中国还积极与全球共享节能技术和产品,中国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效扩大了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的使用范围,有力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在全球的可及性,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资源节约利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