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任恒(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智库联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新型智库应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国家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用。为实现新型智库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组织模式。
现状审视
我国智库历经几十年的探索已取得重大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新型智库建设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包括资源整合效率较低、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高质量成果较少以及品牌影响力不够等。
首先,智库资源整合效率较低。尽管我国智库领域的“蛋糕”已经相当巨大,但各个智库机构之间却运作独立,它们在研究模块、方向、定位和特色等方面存在差异。此外,缺乏智库网络平台的统一规划以及有效的领导与管理机制,导致智库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难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战略目标。其次,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人才是新型智库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智库的智力资源。然而,智库面临着学科壁垒、体制限制以及职称压力等现实难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才队伍结构的完善以及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再次,智库的高质量成果产出相对较少。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智库机构近千家,专家18000余人。此外,还有许多未被纳入系统的智库,包括企业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等。然而,尽管智库数量庞大,却很少产出具有前瞻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思想作品,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和重视。最后,智库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小。近年来,我国智库在许多领域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它们在国际权威媒体上发表文章、发表评论,并被报道和转载。当前,我国具有较高公信力和良好声誉的智库品牌仍然较少,要想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既需要智库自身不断提升发展水平,也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智库之间的互相了解,避免重复努力,推动智库建设朝着更加高效和专业的方向发展。
正向引导
作为新型智库协同发展的创新型组织形式,智库联盟在组织架构方面采取“智库+智库”的形式,为实现一致的目标相互制定规则组合而成。这有利于共享需求和资源,能有效弥补上述单个智库发展的局限性,最大程度彰显“1+1>2”组合优势,为提升智库美誉度、认同感提供强有力支撑。
其一,智库联盟的建设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避免“智库孤岛”模式的出现,具备对资源和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储存、分析及应用能力。基于此,国家愈发重视运用大数据整合信息资源以推动新型智库的建设发展,但目前国内智库仍面临着由于数据资源共享体系不完善导致的集成建设落后与数据采集单一等难题。智库联盟是众多行动者集中有效资源在合作期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进行积极主动沟通的一种网络形态。智库联盟作为组织间的良性互动能够灵活集中某一学科、行业、领域乃至某一地区的智库资源和力量,按照智库的需求贴合度、研究精细度、产品完善度与客户满意度组建不同的联盟型网络,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孤岛和知识孤岛交织演变而成的“智库孤岛”模式,创设信息互取、资源互通与成果互享的良好局面,助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其二,智库联盟的发展能实现“1+1>2”的最佳组合效应,助推智库成果高水平转化。智库被称为“外脑”,是优势集聚的思想阵地,聚焦实际问题为国家需求建言献策,存在的价值意蕴在于为社会发展储备人才、输送信息及辅助决策。智库联盟作为智库资源的二次聚集,在人才、资金及信息等要素综合的基础上再次实现资源调配的精准化,联盟网络中的智库成员发挥优势充分发声,势必会产生更大的能量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国内智库联盟作为利益互惠、资源共享的“外联合”,是智库基于自身高质量发展而搭设的外力支撑。一方面,多类型智库成员机构互相激发、互通有无,能有效加强联系紧密度、降低协调沟通成本,同时相对增加研究工作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投入以实现智库联盟的重要目标——丰富多元且高质量的智库成果,有利于打造“1+1>2”的共赢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智库联盟以研讨会、主题论坛等形式为抓手举办联盟活动,对内利于提升联盟成员凝聚力,对外益于加强智库联盟的感召力,由此及彼提升智库成果转化的重要影响力。
其三,智库联盟的强化能丰富智库品牌形象,夯实新型智库美誉度建设。品牌美誉度建设是衡量新型智库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新型智库的品牌知名度与外界认可度,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提供全新视野与探索思路。影响智库品牌美誉度建设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分别是智库自身实力与媒体宣传报道。一般而言,智库自身实力与媒体宣传报道相互依存。一方面,智库反哺媒体,智库为媒体提供高质量新闻内容,有利于提升媒体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媒体带动智库,智库的品牌影响力与成果转化需要媒体的参与,媒体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智库进行宣传报道,质量优、声望高的智库是媒体的优选项,智库为了增加传播力与话语权会反向鞭策自身。
实践路径
智库联盟是新型智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助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现实意义,理所应当成为未来智库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智库联盟本质上克服传统单一智库在地理区域、专业领域、产业方向、功能定位和研究主题等方面的局限,能够促进信息和人才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分配,推动各智库间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合作交流方面达到效益最大化。基于大数据时代现实发展的瞬息万变,智库联盟要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热情,充分集中万众智慧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乘法”效应,必须要加快构建包含真实可靠数据库、便捷高效交流框与安全保密防火墙等在内的智库联盟信息服务平台。政府作为智库联盟信息服务平台的集中受益者,应该积极出台政策与制度,同时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以保障智库联盟信息服务平台的加快建设与正常运行。
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目标在于为党和政府实施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输送高质量决策咨询产品,智库联盟的创建宗旨亦是如此。新型智库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重数量轻质量以及流于搭台子、办论坛与请名人的形式主义做法等。见微知著,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智库联盟的发展。况且目前国内智库联盟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智库联盟空有联盟之名而无联盟之实,产生成员间联系甚少、联盟结构松散及归属意识薄弱等问题。智库联盟绩效评价机制包含目标导向、行为激励与过程监督三个主要功能,清晰回应智库联盟“应该做什么”“需要怎么做”与“做法是否有效”三个问题,有利于实现联盟成员内部团结协同发展与外部健康有序运转的有效互动和良好共生,推动智库联盟的科学化运行。
智库联盟无论字面含义还是实际运作都内含“广交善友,互利天下”的真诚寓意。然而,国内目前明确定义自身属智库联盟组织的三类模式即基于地域、属性以及主题的三大智库联盟鲜少有社会类智库成员的参与。因此,无论是智库联盟的组织架构还是扩展到智库联盟的工作开展都会滋生不利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稀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队伍建设完整性的风险。社会类智库缺席的情形可能由两方面因素导致:一方面,国内智库联盟尚处起步时期,牵头创设机构大多为“体制内”智库,而这类智库和社会类智库交流较少;另一方面,社会类智库各自在研究领域、运作机制等方面差别明显,故社会类智库自身相互交流的机会也甚少。未来,智库联盟要打造更广阔的舞台、保持更高的站位必须考虑到组织成员的多元性与差异性,这不仅利于充分激发智库成员的潜力且益于保持智库联盟的融洽度和活跃度,以此提升整个智库联盟的建设能力与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