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陆先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2024年对传媒行业来说是双重节点。一方面,媒体融合发展走过十年,主流媒体通过重塑业务链条、优化业务路径,在内容生产能力、资源凝聚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梳理回望,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以ChatGPT为 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技术浪潮席卷全球,在传播领域掀起继互联网兴起后的又一轮重大变革。
在新趋势下,AI带给媒体的是挑战还是机遇?AI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出现哪些创新性应用场景,取得什么样的应用效果?AI助力媒体融合发展方向与前景如何?笔者根据在业界的近距离观察与思考,对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实践作了一些梳理,结合行业协会能够发挥的作用,探讨AI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影响。
AI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的战略窗口期
对新技术的敏感一直刻在媒体的基因里。过去十年,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层 出不穷,主流媒体每每洞察先机,通过技术加持,补齐能力短板,提升自我竞争力,打开发展新局面。从打造“中央厨房”到搭建“全媒体平台”,从形成“新媒体矩阵”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从装上“天线”“喇叭”拓展传播声道,到装上“大脑”“引擎”开启智能化进化,新技术始终是推动传媒业态深度变革的核心要素和支撑力量。同时,应用场景的大众属性、高交互性和强反馈性,又使媒体成为新技术的理想“试验场”,持续反哺着技术迭代。所以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新的技术革命,如何应对新变化,再次成为媒体推动融合发展的关键议题。
从业界实践来看,在媒体融合发展这场“马拉松”式竞争中,AI带来拉平机构媒体之间差距的可能,为媒体打开了新的战略窗口期。
一是助力媒体内容技术能力升级,健全生产体系。媒体融合发展到现阶段,传播内容的视频化、视觉化呈现,已经是广泛趋势。过去,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虽然在新闻专题、深度报道、评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精准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其核心价值在创新视觉表达中却不易完全发挥。AI的应用,能极大地帮助传统媒体提升视觉表达能力,有助于其健全内容生产体系。借助AI图像、AI动画和AI视频等元素,媒体可以轻松突破对内容生产路径的依赖,创作出更加生动、吸引人的视觉产品。以2024年两会报道为例,人民日报运用AI生成爆款国潮风视频产品《江山如此多娇》,实拍画面与AI生成画面智能插帧,丝滑衔接,透过全新视角展现了中国的壮美山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新华社制作的AIGC 创新视频《看数据 晒晒政府“成绩单”》,技术与创意紧密结合,花式展现过去一年发展成就,吸引着年轻用户眼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笔者在作为专家参与其内容评优选优工作时,可以清晰感受到,围绕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总台积极探索,主动研究,努力通过AI提升节目生产效率,在技术浪潮中继续保持着融合发展领先优势。今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的系列短视频《AI数“读”两会》,以充满科技感的风格,生动解读两会中经济发展领域重要议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热点,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新闻内容观看体验,为两会报道注入创新活力, 也为媒体发力视频内容生产,构建内容新生态拓宽了思路。
二是助力媒体资金利用效率提升,拉平发展差距。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场产业革命,资金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经常是造成不同媒体融合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不论是做平台,还是创新产品和内容,或者引进人才和技术,都需要资金支持。横向比较,这些年机构媒体发展不均衡现象客观存在,叠加广告收入下滑、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 资金缺口成为一些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AI作为媒体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其应用可以有效帮助媒体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在内容生产中降本提质增效,拉平发展差距。例如,传统节日和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及与当代贴近的鲜活属性,一直是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时青睐的主题。此前,一些媒体在相应的宣传节点上,被动卷入视觉冲击、画面特效等竞争中,又受限于资金因素,失去宣传主动性,不得不以粗制滥造产品或通过转载等形式回应受众期待。但AI图像生成工具、AI视频生成工具等的应用,极大地帮媒体提升了创意实现空间与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 降低了海报、短视频、动画等融媒体产品的制作成本,让媒体能重新发挥好宣传策划、文案撰写等“看家本领”,解放生产力,甚至可以通过寻找一些差异化的发力点,生产出爆款产品,实现“破壁突圈”,重新建立传播优势。笔者个人长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察媒体融合趋势和产品样态,过去也经常在节日和节气时点发布一些图文内容,去年以来尝试用AI文生图工具多次为原创诗词生成配图,别有意趣,传播效果也毫不逊色。
三是为媒体内容生产流程赋能,补齐人才短板。全媒型人才储备不足,一直是制约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阻力。ChatGPT问世以来,AI可以写论文、写诗、画画、做视频的 新闻不断引起讨论热潮,其中一度充斥“媒体人会失业”的声音。但随着机构媒体对AI应用场景的探索实践,这样的焦虑不断缓解,业界越来越笃定AI不仅不会取代媒体人的核心价值,反而可以深度融入媒体内容生产全程,为媒体内容生产提供工具支持,实现技术赋能,补齐人才短板。
以AI合成主播为例,这是纸媒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转型发展,进军直播领域的常见切口。笔者曾工作四十年的光明日报,就是较早推出AI合成主播的媒体之一,早在2019 年全国两会,光明日报虚拟主播小明就已成功“上岗”,随之诞生的还有由虚拟主播“小明”出镜的全媒体产品《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当时在网端微平台取得了千万级的浏览点击量,很好地助力了光明日报的主流舆论宣传能力建设。时至今日,AI合成主播已被业界广泛使用,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也陆续推出输入文字即可说话、动作表情神态堪比真人的AI主播。而媒体在借助AI解决了编制突发新闻报道时的时效性问题后,可以将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提升报道手法、增强个性化内容推送及增加用户互动等方面,以此达成媒体服务能力提升。
有句话说得好,“借助AI-auto(人工智能助手),一个人就能打造一支融媒体‘军队’”。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是深刻而迅猛的,但媒体也正可在生产工具的加持下,通过推动“人智协同”,破解人才窘境,重塑生产流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AI在媒体内容生产中的应用
AI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也迅速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革命性力量。借助自动化写作、智能编辑、个性化推荐等手段,媒体不仅能极大提升内容生成效率,丰富信息表现形式,也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和满足受众需求,更有效地实现舆论引导。同时,AI也为媒体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创意支持,推动着媒体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站在生产力变革的关键点上,笔者借专家身份,透过参与传媒行业或媒体机构评优选优、内容审核把关等视角观察一线动向,深切感受到AI正引领传媒业迈向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AI不仅改变着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传媒业的内在运作规律和发展轨迹,引领着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
一是辅助文本内容生产,提高了新闻报道自动化水平。AI已成为媒体文本内容生产的一大助力,借助智能化工具和系统,新闻报道自动化水平更高,也变得更加准确和个性化。
当一条突发新闻出现时,AI写作机器人能迅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然后按照预设的模板生成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比如,腾讯的“Dreamwriter”就是这样一个写 稿机器人,它能够在几秒钟内完成一篇财经新闻的撰写,大大缩短了新闻从发生到发布的时间。其实早在 2015 年 ,新华社就推出了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先河。2020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AI编辑部”,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审校等内容生产全流程,极大地提升了编辑记者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自身新闻报道生产能力。此外,得益于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媒体进行文本内容生产时,还可从复杂的数据中找出多元视角,并据此提供深度的、定制化的新闻内容,这也可启发记者发现新的报道角度,就像为记者配上智能助手,可让他们更专注于深度报道和创造性工作。另外,AI在事实核查方面也可发挥作用,比如自动比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快速识别出可能的错误或虚假新闻,这对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公信力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是辅助融媒产品生产,丰富了媒体内容产品体系。AI 不仅让新闻报道更快更准,丰富的智能多媒体编辑工具、虚拟数字主播、AIGC图像和音视频生成技术等,还让媒体内容产品更加丰富多彩。
借助AIGC技术,对文字内容进行视觉转化、让数据信 息可视化呈现、制作创意海报漫画等,可提升媒体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助力媒体在“同台竞技”中出新出彩。例如今年两会期间,央视频推出的数字可视化融媒产品《两会词云图 | 22个问答向世界传递中国发展声音》,运用AI算法、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将两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制作成词云图,解读两会重要信息和关键词,信息载量大,传播效率高,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表达。在AI支持下,该融媒产品巧妙运用视听语言和动画要素,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通过将两会现场场景和词云图穿插剪辑,使内容视觉上更具吸引力;利用词云图的形式特点,产品可对文本中的高频词汇予以视觉上的突出显示,相比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 这能让浏览者一眼扫过文本,就领略内容主旨,进而对两会关键词留下深刻记忆。而视频中左邻词、右邻词的逻辑梳理,则进一步为大众提供了两会报道的立体信息,让两会新闻在融合传播中显得更有力度、有深度。
AIGC技术让媒体进军文化创意产业更得心应手,特别 是在短视频、微短剧、微纪录片等内容创作方面,能看到主流媒体持续发力。今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该剧片头字幕即表明“本片采用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乐、文生配音全流程AI制作”。这一全新融媒产品,标志着AI与媒体内容创新的融合跨入了新阶段。紧随其后推出的AI微短剧《AI看典籍》, 则让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和王冰冰以AI数字人形象出现在内容中,通过对谈形式引出故事,这一创意构思,不仅让系列作品叙事和主题表达上更完整、连贯,也为观众带来全新视觉体验。
三是辅助融媒活动开展,提升媒体互动水平和数字化服务能力。AI在融媒体活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提升了媒体互动水平,还能增强媒体数字化服务能力。以CGTN 推出的《千年调·宋代山水花鸟》数字特展为例,聚焦传统文化资源,特展借助三维动画复刻、三维场景再现、裸眼3D、4K级高清阅览、AIGC等多项前沿技术,让宋代传世名 作“活起来”,立体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AI,宋代的山水画作不再局限于平面,而是被转化为三维动画,以一种全新的立体形式呈现给观众,带给观众更好的交互体验和沉浸式观感。这样的展览形式,凸显了科技与艺术融合之美,也为艺术展示的场景搭建与内容呈现,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行业协会如何发挥作用,促进“人工智能+传媒”健康发展
行业协会作为连接学界、业界和产业界的桥梁与纽带,在推动“人工智能+传媒”健康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 色,可通过搭建沟通桥梁、发挥智库职能、组织评优选优推优、促进信息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多重方式,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搭建沟通桥梁。行业协会可为新闻传媒学界、业界、产业界搭起共同研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相关话题的桥梁,具体措施包括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和主题论坛;建立跨领域交流平台,如创建线上社群,促进不同领域间的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加强学界、业界和产业界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推动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行业协会可牵头或支持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项目,推动学界的理论研究与业界、产业界的实际需求结合,助力AI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发展。
二是发挥智库职能。行业协会可作为行业智库,汇集学界、业界、产业界研究和实践成果,向新闻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形成意见建议报告,同时梳理细化政策指导精神, 促进行业落实推进。如组织专题研究,邀请学界专家、业界领袖和产业界实践者共同参与,就新闻传媒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汇集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可供新闻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参考的、具有深度的研究报告,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行业协会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和整理学界、业界和产业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平台可包括数据库、研究报告、案例分析等,要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准确性;可向会员企业和行业相关方宣贯国家相关政策和细化措施,帮助企业和从业者理解和掌握政策精神,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收集行业内部的诉求和建议,及时向新闻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反映,促进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三是组织评优选优推优。行业协会可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对AI创新媒体应用卓有成效的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媒体单位、传播平台等,以及技术、产品、作品、人员等, 分门别类组织行业选优推优。可定期举办行业评选活动,如“媒体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案例大会”等,通过公开征集、评审团队评选、结果公示等环节,表彰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应用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媒体、机构和个人,并对评选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证书、奖杯、荣誉称号等表彰,以及在行业内进行广泛宣传,以调动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