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单耀莹(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万劲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八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是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宝贵经验的总结,为新时期“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障碍。思想观念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不断演进丰富,对各层面、各领域科技创新发挥了与时俱进的价值引领作用。1956年,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战略安全保障。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此后的科技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国家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号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制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自立自强的思想观念不仅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也深刻影响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
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科技体制改革要找准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要健全科技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和优化配置,强化基础研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和整体效能,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整体谋划、统筹布局、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良好环境。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定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将中央科技委员会决策部署与部门、地方实际相结合,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加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针对部门、地方重复布局建设各类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与基地,相互“挖人”等问题,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与规范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布局,强化央地协同联动,使得有限的财政资源能够持续支持一批卓越科研机构和优秀科研团队。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区域科创中心等各类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统筹科技创新多元投入与资源配置。改进科技计划管理,以战略目标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加强重大攻关任务的统筹谋划、顶层设计、系统布局;以科学问题和产业需求为着力点,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挖潜力、增优势。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完善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完善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落实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政府和社会科技奖励制度,突出原创引领和价值创造。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深化要素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改革,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进一步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的事,引导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建立统一的科技信用体系,加强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