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宝巾、曹进(西北师范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文学书写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国故事远扬海外的生力军。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在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就应该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上破题,发挥文化赋能和文化引领作用,通过文学书写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声音。
一、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文学书写的理论观照
《辞海》中这样定义文学,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所以又称为“语言艺术”。顾名思义,文学书写就是用这种语言艺术来表达或者传播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因为文学的魅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文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口语媒介、手抄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五个不同的阶段,不同媒介类型对文学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影响截然不同。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学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叙事的手段越来越趋于融合,尤其是以碎片化的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于一体的多元化信息传播,让云集于网络的各国网民打破语言的界限重新回归圈子文化,进而逐渐建构起一个交互性的“文化时代”。 作为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书写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书写在大国外交中所承载的价值认同
《大学》里记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有识之士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中华民族也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因此,中国的“和合”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已融入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植根于中国文化基因之底,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传承的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天下大同、亲仁善邻、美美与共等外交传统文化,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打破国界,深入人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致力于把人类“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打造成一个和谐的“共同体”,让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也就是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在相互“认知”的过程中融合。首先,文学书写以其独特的表达传播中国文化的包容价值。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等至理名言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鲜明特征。其次,文学书写以其独特的表达传播中国文化的深层底蕴。正因为这种文化基因,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最后,文学书写以其独特的表达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内涵。比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担当与人文情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熠熠生辉。
三、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径
文学书写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大有可为,比如在生态文学方面,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就有亲近自然、歌颂自然、崇敬自然的传统,从《诗经》中的《蒹葭》到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从李白、苏轼的诗词名篇,再到宋明笔记、小品文,反映自然生态内容的文学作品甚多。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也逐渐成为各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对生态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也重视生态故事的国际传播,从无声语言到有声语言,通过小说、散文、新闻报道、短视频、电影等多种载体以期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生态形象。
要发挥文学书写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做出以下努力:其一,创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国外交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例如,欧阳黔森的长篇新作《莫道君行早》以小见大,聚焦贵州武陵山腹地紫云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镇党委书记龙险峰与驻村第一书记肖百合带领基层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乡村振兴之路。这种基于中国生态实践的民间话语更容易引起国际受众的“共情”,应加大“译-传”效度,强力推动中国故事走进国际视野。
其二,搭建平台传播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国外交话语的国际引领力。例如憨态可掬的“云南大象”登上国内外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热度榜,成为了“国际大明星”,也让国际受众跟随着大象的脚步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形象。这可称之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典范,通过搭建平台,让参与报道的海内外媒体超过3000家,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网阅读量110多亿次,在国际舆论场上成功宣介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
其三,多维立体展现中国形象,不断增强中国外交话语的国际感召力。中国纪录片《生态秘境》为人们提供了一道视觉盛宴,色彩斑斓的若尔盖、气势磅礴的横断山脉、云雾迷蒙的华西雨屏、体态优雅的黑颈鹤、憨态可掬的川金丝猴……展示出一幅幅人与自然互敬互爱的美好图景。这些生动的文学书写见证了极具代表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范例和中国智慧,也展现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外交形象。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国际传播力中的语言与话语能力研究”(WYZL2022GS00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