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任欣(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教育家精神”等,表达了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许。高校是引领青年的关键场域,高校辅导员兼具青年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双重职业身份属性,其思想引领力是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对党产生向心趋向的直接作用力。搭建起辅导员发挥思想引领力和青年学生接受吸纳两者之间的合理有效通路,引导青年对党的事业用心、用情、用力,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具体体现、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
力的作用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这决定了辅导员发挥思想引领力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引领青年是一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系统工程,对引领内容、方式、动力、能力等不同维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受网络语境深刻影响,显露出信息接收碎片化、信息获取茧房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等群体特征,面对教育场域带来的新学情新变化,“缺席的在场”和“在场的缺席”让思想引领主客体发生时空交叉,辅导员引领青年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现实掣肘,难度进一步增大。蕴藉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引领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引导青年更是一项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通心”工程。辅导员要贯通宏观目标任务与微观落实举措,定论点,引论据,强论证,以“以立服人”“以理服人”“以利服人”“以例服人”为具体着力点,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做到精准探微、显隐并举、抓常抓长,将引领青年落实、落地、落细。
以立服人,强化思想感召力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设立辅导员制度的初衷,从学生的“政治领路人”到“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从政治工作的单一化逐渐演进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多元化,职能不断扩充但始终秉持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本质属性,承担着党在高校开展青年工作、发挥思想引领的天然使命。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导向为魂,奠定思想之基、赋予政治之魂,在理论阐释中破解政治被空悬的问题,提升政治信仰教育的魅力。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学生品行,将精神性超越的一面转化为现实中的正确行动,辅导员需在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学生疑点的结合点上开展引领,让学生们“听得到”,更得“听得进”,激发青年对党、对人民的情感体验,在精神层面上凝聚价值认同。如此辅导员才能守好日常思政的主阵地,在师生共处中引领学生、影响学生,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精准触达。
以理服人,强化价值传播力
以“理”服人,是尊重、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育人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思想引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高校辅导员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过程,是作为政治意识传递过程的“信息流”和作为效果波及过程的“影响流”的双重属性兼容,要通过强化价值传播力的教育引导方式为青年学生接受、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从而实现信念、理念和观念的统一。具体包括:一是促进“漫灌”向“滴灌”的转变,思想引领中的理论灌输是极其必要的,但是要反对单向强灌,需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具体聚焦,从粗放到精细实现精准施策。辅导员与学生间要改造基于身份差异而产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单边关系,构建平等和谐、共生互学的主体间性关系,发挥“师生共同体”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引领青年把准航向、锚定坐标。二是促进“不在场”向“在场”的转变。网络是思想引领的前沿阵地,辅导员要尽可能占领学生用网空间,让“学生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党的教育”。三是促进网络从“变量”向“增量”的转变。网络的圈群化传播弱化了价值穿透力,辅导员要深耕新时代青年话语体系,将主流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与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交织起来,依托生动景观和细小叙事,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借助载体、化育无形。
以利服人,强化主体亲和力
教育目的的人本性启示,要以学生特点需求为切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强调学生在“育人”这个过程中的获得。思想引领过程的接受是基于学生思维方式、情感认知、价值诉求之上的接受,只有实现与青年动态发展的精准匹配,才能吸引人、感化人。当前学生群体特征与个性需求交织,对分众化、优质化、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殷切的期待,一些关键时期尤其要介入发挥辅导员思想引领的力量,提供更适配的教育内容补给,将党的政治观念、价值理念植入具象化符号中,关照学生成长发展阶段性真实诉求的内容设计,契合时代热度更理性的理论分析,完善更丰富的育人案例,加入更频繁更深入的互动交流,提供青年喜闻乐见、鲜活灵动的多类型、多层次、多视角的教育素材,使育人力量延伸至学生成长的各个场域,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至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空间单元。作为思想引领的实施主体,高校辅导员要强化主体意识和核心素养,成为魅力型教育者,下功夫提升、进阶促进生命成长、职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在“全能型”与“专业性”间找到平衡,在引领多样化思潮过程中通过“意见领袖”的方式促使青年学生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以例服人,强化调查研究力
思想引领的成就在于“树人”,“发现人”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实际的案例、事例更能教育人、感染人。以例服人,强调对于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辅导员要俯下身、沉下心,提升研究能力。善于总结归纳,选树榜样,找准引领目标、社会需要、学生关注点之间共振、交融、会通的契合点,用朋辈力量影响文化风向,通过示范效应促使学生共情效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辅导员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扎根到学生中,开展调查研究,兴学习之风,通过科学化研究、遴选、分析、整合学生工作典型案例,提升发现新学情新问题的敏锐力。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忽视学生的群体差异性和层次差异性,必然会缺乏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使育人成效大打折扣。辅导员要以育人环节中或显现或隐匿的问题为导向,以学期为单元,开展滚动式学情调研,通过主题班会、问卷调研、知心谈话、主题座谈、宿舍走访、干部例会等切实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为育人方案的具体制定和有效实施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让理论联系实际,让方法对接问题,让育人不再是浮于表面的程式化工作,而能真正成为直抵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引导与脉脉温情。让专业化发展成为辅导员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动态,使工作和研究相互依存,互为长进,以匠心、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