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域社会治理成为保障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北京的社会治理工作既是中国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典型,又是观察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样本。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组织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2024)》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北京社会治理发展系列年度报告的第11部。报告聚焦规划指标引领下的超大城市治理创新,呈现了首都超大城市高质量治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1月6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组织召开首都基层社会治理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热烈交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团长肖峻峰出席并致辞。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马小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森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朱伟研究员、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党校徐珊珊副教授、千龙智库舆情风险评估治理中心主任赵丽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袁振龙研究员等专家分别进行了主旨交流。
马小红作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北京养老问题研究》的报告,报告基于丰富的调查数据,结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的养老机构问题,提出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养老业错位发展的思路。张森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文化路径》的报告中抓住“人”这个社会治理和文化的“核心”,阐释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文化密码,提出用文化自觉寓文于治,通过文化的空间化、活动化和数字化推进治理创新。朱伟作了题为《城市社区韧性建设进展》的报告,他从空间韧性、管理韧性、社会韧性和工程韧性四个维度提出了城市安全韧性社区建设的基本框架,为安全韧性社区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徐珊珊以《关于基层社会协商治理的几点思考》为题,分享了关于基层协商的精神要求及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呼吁学术界加强对基层协商治理的理论研究。赵丽娜以《舆情风险评估与社会治理研究》为题报告了舆情风险评估制度化的进程,明确提出舆情风险评估工作可以提升治理能力,并介绍我国首个舆情风险评估标准的内容。袁振龙以《规划指标指引下的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为题,报告了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未来建议。他指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得到有效实施,规划中期目标实现情况良好。北京市以推进规划落实、实现指标要求为抓手,持续推进城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北京智慧。(供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