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 月 3 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举办劳动与民生国际论坛(2024):技术进步、组织变革与劳动力市场趋势。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爱尔兰、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等国家的 20 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出席。
会议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由首经贸劳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何勤教授,罗楚亮教授主持,与会专家从人口老龄化、婚姻家庭、管理方式重塑、法律制度安排等视角对劳动力市场的新趋势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
日本佐贺大学的早川智津子教授以“日本劳工立法的新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能力建设的挑战”为题作了会议主题报告,她介绍了日本劳动力市场情况,并对日本劳动政策提出批判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美国布朗大学的钱震超教授以“教育对男女平等与婚后收入之间的影响?夫妻关系与配偶收入差异”为题作了会议主题报告,他指出,教育可能成为一种改变女性家庭分工地位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
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的丽萨·冯·德·威孚教授以“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建立和利用积极关系,以促进信任与危机管理”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深入探讨了危机情境下信任对合作和团队韧性的作用。
康奈尔大学的李维斯教授以“产业政策复兴:对国际贸易法的影响”为题作主题报告,并指出发达国家产业政策复兴对国际贸易法影响重大,并呼吁建立新范式,强化多边贸易体系,重新评估产业政策可行性及国家安全风险,探索替代方案。
会议第二阶段主题报告由首经贸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苗仁涛教授主持,与会专家深入讨论了技术进步如何影响组织架构、技能培训和人才管理方式。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亚历克斯·纽曼教授以“有效管理人才和促进多样性、公平与包容”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改变了工作性质,使得工作更加灵活。企业组织需制定有效人才战略,用不同方法评估员工技能。在谈及多样性、公平和包容(DEI)时,纽曼教授提出了专注于DEI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法国里昂商学院的尼科斯·博齐奥内洛斯教授以“欧洲各国的人才管理”为题作了会议主题报告,他指出,欧洲各国的多元文化和经济背景带来了不同的人才管理需求和策略。欧洲的人才管理涉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三个核心子系统,即人力资源流动、绩效评估与奖励和雇佣关系。欧洲人才管理还面临跨国人才流动、信息技术整合及新工作模式的挑战,需平衡各国间的文化和管理差异,以推动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合作。
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吕博艺研究员以“数字化制造、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对中德两国的比较”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工业互联网在中国越来越受重视。随着工业4.0向工业物联网的转型,中国正面临技术革新和技能培训的双重挑战。
在讨论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何勤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因其具有类人特征以及与人类的亲密感和侵入性的共生关系,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与前三次技术进步不同的特殊影响,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变化。应抓住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生的“就业溢出效应”和“AI就业增量创造效应”,以“智能产业化为经线、产业智能化为纬线,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聚集在世界人才高地,聚焦人工智能创新带来的高品质、高质量岗位创造,加快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更新,以尽快形成产业与人动态匹配的技能型社会。
苗仁涛教授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时代因充斥着突变、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不仅将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生态,而且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做工作以及为之工作的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组织持续性变革成为常态。此外,数字时代工作特征呈现的“个体工作自由度的不断增大”和“技术赋能程度的不断提升”两个演化趋势,正吸引企业及管理者投入很大精力,试图激发具有自发性、改变性、前瞻性特征的员工主动性行为以应对持续动态变化的组织环境和复杂多样的工作任务。
据悉,劳动与民生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此次研讨会致力于推动全球劳动经济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探索劳动与民生发展的新路径,为助力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