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11月16日,在主题为“走向净零碳: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的UNFCCC官方边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大数据实验室课题组介绍了其基于网络调查完成的《中国公众如何看待气候变化?2024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报告》的主要结果。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高度共识和广泛参与。
该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主持,通过网络调查系统,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施抽样问卷调查,基于12427份有效样本,围绕“中国公众如何认识气候变化、如何看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如何践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主题展开研究。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而公众态度直接影响了气候政策的制定。近年来,各国民众对气候危机的认知有着明显差异,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较大分歧。如果缺乏广泛的民众共识,气候行动和绿色转型政策就很难推动。这也是不同政府在面对气候危机时出台不同政策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国民众如何看待气候危机?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同一些国家民众存在大量认识分歧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民众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共识。报告主要有三个主要发现:一是气候变化在中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超过九成的受访民众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86.2%的受访民众认为气候变化会对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超过70%的受访民众能够正确理解中国“3060双碳”政策内涵;八成以上的受访民众对中国“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前景持有积极态度;受访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有信心,超过半数认为可以实现共赢合作。三是超过75%的受访民众对于低碳环保的消费行为高度认可;六成以上的受访民众愿意为减少碳足迹支付额外费用;受访民众对新能源产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表示认可期待和支持,超过80%受访者有购置电动汽车计划。
中国民众对气候变化的高度共识和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高度支持,为政府采取坚定措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民意基础。中国在国内坚定推动绿色转型,在国际上则承诺并践行“双碳”战略,其在国内国际的行动具有共同的内在逻辑。一些专家表示,该研究报告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巨大成就背后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诠释,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大的信心。虽然目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各种挑战,但中国的行动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强大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