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郭丽岩(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明确了做好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这是在重要节点及时准确研判形势而作出的工作部署,将为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提供有力支撑。
宏观政策主动作为推动经济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4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特别是9月底以来,中央果断部署、国务院各部门系统落实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主动作为,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四季度以来经济主要指标明显回升。预计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实现5%左右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就业和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即将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为“十四五”规划扎实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令人鼓舞。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发展含金量明显提升。要全面认识和充分肯定我国政府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绩和激发出的高质量发展潜能。创新推动“两重”“两新”工作,统筹用好各方面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纵深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有效缓解重点领域风险,房地产市场出现回稳改善的积极信号。总之,倾听和积极回应企业与群众的呼声、诉求,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和狠抓落实,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人民更有感有得,让企业更有创新活力。
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和稳定经济需要更加积极有为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把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用足用到位,需要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立足“十四五”末,展望“十五五”,我国具有巨大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和产业配套能力,能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关键是要积极作为,针对结构性问题造成的经济循环堵点,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从长期向好的要素支撑来讲,我国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人才红利加速释放,积极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人口发展质量,推动收入分配格局向橄榄型格局迈进,做实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非常必要;我国扩大内需空间广阔,抓好重大战略贯彻落实,推动区域间联动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更大的投资与消费增长空间,需要更加积极有为。
化解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和经济运行困难,主动识变积极应变,需要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有效需求尚待拓展,面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上来讲,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法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变化,释放了明确信号,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鼓舞士气。中央定调货币政策取向是“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资金空转,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稳健经营,有利于提振投资信心和消费意愿,增强经济向好势头。财政政策方面,中央财政还有较大举债空间,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规模,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等方面体现出更加积极取向,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
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充分激发活力,需要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先立后破”的要求,政府的“有为”更多体现在立规建制与清理破除“两手都要硬”。一方面,突出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使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各地方和各类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都不可能靠地方保护和“内卷式”竞争实现,而是靠创新和公平竞争,所以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破除封闭的小循环。
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新动能以质取胜,需要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抬头,但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我国主动携手全球南方国家迈向现代化,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涵特征之一就是“充分开放”,要用好经济纵深广阔和超大规模市场资源优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推进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的对外影响与吸引力,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需要政策主动作为、更加积极有为。
“更加积极有为”需要狠抓贯彻落实
在当前这个时点,我们有了更大底气、更好条件、更强物质基础,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提高政策整体效能,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以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来统筹谋划经济工作,防止政策相互掣肘。在丰富政策工具的同时也要强化协同创新,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一致性评估,建立政策文件评估机制,重点对政策文件是否符合中央精神、是否会对经济产生收缩性抑制性影响、是否会对社会预期产生不利影响等进行评估。既要避免“分解谬误”,也要避免“合成谬误”,防止不同政策相互掣肘,消除“中梗阻”,打出有力高效的政策“组合拳”。同时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
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突出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加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指引更多企业向新而行、向绿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质效向好,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稳得住”,又要推动新产业“立得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培育壮大数智结合、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积极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多措并举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
做强夯实国内大循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不只是短期稳增长的一时之策,更是长期战略之举,要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做强国内大循环,尤其要优化就业—收入分配—消费的循环机制,通过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持续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在消费能力提升基础上,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创新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优化服务,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同时,持续促进投资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统筹用好各类建设资金,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特别是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一方面,做强夯实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力支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温度。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和呼声,更大力度稳定就业,实施好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就业支持计划,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结合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以工代赈。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把适度提高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各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守住兜牢社会民生底线,让居民家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强化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建设利当前惠长远,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既要持续激发增长内生动力,又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强财政和货币金融工具协同配合,以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参与“两重”项目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最紧迫、最根本的大事难事,及时回应民生关切,把项目高质量建设与民生保障结合起来,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全力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