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彬彬(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雒田梦(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见,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西方国家率先开拓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但西方现代化的显著弊端之一就是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使得西方现代化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竭泽而渔式的破坏,从而逐渐生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气候危机。即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实现生态觉醒,发出“只有一个地球”“可持续发展”等倡议,但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始终让西方现代化无法对自己酿成的危机开展“自我革命”。历史表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再辉煌的文明也将毁于一旦,人类呼唤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的现代化。
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也是主动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充分彰显了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自主贡献的大国担当、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道路的大国智慧。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其一,我们是在自己的家园里推进现代化,不能大规模破坏生态和输出污染,绿色低碳发展是千年大计;其二,我们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推进现代化,不能承担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代价,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之道;其三,我们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推进现代化,不能抹去美好生活的绿色底色,绿色低碳发展是基本配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面转移到绿色低碳发展的轨道上来。我们要坚持的绿色低碳发展,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导,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抓手,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改善生产条件、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系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增效发展。它以降碳为战略方向,以减污为重点任务,以扩绿为关键手段,以增长为有力支撑,推动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加快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添动力。
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发挥人口规模优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主体,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倒逼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从依赖物的大量投入转向依赖人的创新能力,将人的创造力充分发掘出来,推动人口规模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造就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自然生态具有丰厚的价值,绿色低碳发展将自然的价值充分彰显出来,让更多欠发达地区的群众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增加收入,让城市与乡村、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并在国内大循环中形成新的分工合作体系,在区域层面和全国层面推进“两山”转化、在“两山”转化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跃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将工业文明时代黑色的物质文明推进至生态文明时代绿色的物质文明,使人在绿色的物质文明下回归人性本真的自然状态,从情感上更加依赖、亲近、欣赏自然,更加向往环境美、社会美、心灵美,实现诗意的栖居。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推动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双向互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低碳发展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人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的多元价值,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有机统一。绿色低碳发展还通过绿色低碳技术与数字智能技术的结合来培育绿色生产力,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加强国际生态合作,维护和平发展。生态危机和气候危机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共同利益、共同命运促进各国携手努力、合作应对生态危机和气候危机,以共建共享、共生发展代替环境转嫁、生态掠夺的方式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为切入点,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奠定新的范式。
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将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先手棋,立足中国国情,把握中国特色,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大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绿色生产力。通过教育与劳动、科技与劳动者的结合,提升人的创新能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二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晰自然资源产权主体,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评估体系,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加快促进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构建合理的城乡、区域分工体系,因地制宜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扩大碳市场交易品种,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三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构建基于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生态伦理和生态文化,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主动亲近、呵护、敬畏自然,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四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遵循自然的内在演化规律,把一切生命纳入人的道德关怀中,统筹推进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科学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沙与人之间的关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局部行动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低碳根基。
五是推动开放合作。积极搭建绿色低碳合作与交流平台,既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又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共同应对生态危机和气候危机。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绿色基建、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合作,让更多国家参与绿色低碳发展、享受绿色发展成果,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SCJJ24ZD37)资助项目研究成果。】